2024年陕西专升本语文必考篇目:《秋水》考点解析

2023年08月21日 16:27:57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2199

  一、考纲要求

  1.识记

  (1)文体类型。

  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寓言性的说理文。

  (2)庄子散文突出的艺术特色。

  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2.理解

  (1)本文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本文开头有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这段景物描写,通过具体可感的景物的比照来,陪衬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本文的主旨。

  (2)本文说理的特色。

  本文的说理方法颇有特色,先是由小到大:山河水上涨,两岸不辩牛马,到海水不可为量数。尽管海水无比浩瀚,但海若未尝以此自我夸耀,因为他懂得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接着是由大到小:四海之于天地,中国之于海内,人之与万物,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样经过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自然地推到读者面前。

  3.简单应用

  (1)概括本文主旨,说明其客观思想意义。

  本文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字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思想意义: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但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因而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简析本文的说理方法。

  本文运用的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的类比论证方法。

  4. 综合应用

  具体分析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艺术特点。

  庄子散文长于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迭出。例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说明人的认识不可能超越其生存活动的客观环境。“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稀米之在大仓乎?”以上几个比喻说明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应该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这些生动贴切的比喻,构成了一个个具体实在的事物形象,把抽象的哲学道理表达得明白浅显,易于理解。

  二、文学常识考点

  基本信息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继老子之后道家主要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作品内容:《庄子》一书共33篇,相传“内篇(7篇)”由庄周本人所作,“外篇(15篇)”和“杂 篇(11篇)”由庄子门人和后人学者所作。

  风格特点: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称号评价:《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一部作品

  三、 词语解释考点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节。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旋:转,转变。

  莫己若:宾语前置,即“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我之谓:宾语前置,即“谓我”。

  闻:前一个“闻”,动词,听说;后一个“闻”,名词,学识,学问。

  少:意动用法,认为……少。

  轻:意动用法,认为……轻。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以:与。语(yù):谈论。

  拘:受拘束,受局限。

  虚:通“墟”,居住的地方。

  笃:局限。时:时令。

  曲士: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的人。

  丑:鄙陋,粗鄙。

  已:停止。虚:空虚。

  过:超过。

  自多:自我夸耀。

  奚以:何以,怎么。自多:自我夸耀。

  处:居,占。

  卒:尽。

  所连:所连续统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