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1000题(综合练习篇②)

2022年07月20日 09:11:44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1553

全国教师招聘QQ备考群818343364 点击入群,领取更多超值资料

网友热推: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测试卷  教师招聘【5天吃透教综】必刷500题 限时免费领


  1.简述《诗经》的艺术特色。

  2.如何理解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请指出该作文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生活是快乐的

  ①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潜游;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翔;马儿在草原上自由地奔跑;浪花在大海里自由地翻滚……它们都是自由的,它们都因此而快乐。

  ②当鱼儿失去了水,它开始崩溃;当鸟儿失去了天空,它开始哭泣;当马儿失去了草原,它开始忧郁;当浪花失去了大海,它开始分解……它们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生存的领域,同时它们也因此失去了自由与快乐。

  ③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已经步入生活的“殿堂”:我们从儿童成长为少年,而我们的快乐也在逐渐减少。那时,快乐就像是那可望而不可的大洋彼岸,与我们隔海相望。

  ④但是,总会有人能够把枯燥无味的生活榨成甜美的“汁酱”。

  ⑤正值“忙趁东风放纸鸢”,几个伙伴在广场上一起放风筝。天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五彩斑斓,仿佛一幅抽象的油画悬挂在天空之中;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时,男孩子们纵身跳入池塘之中,在水中不停地摆动着身躯,游来游去,像是一条条泥鳅在不断地为农民革命事业而奋斗;当菊花盛开之际,无数热爱花的人开始活动了,在人群间、花市上不断寻觅着属于自己的“宝藏”;大雪飘然而至,小孩子们在户外嬉戏来弥补平日里所落下的“空缺”,他们都在与“雪朋友”玩耍。

  ⑥想着他们的快乐,望着自己的“负担”,心中倒添了些许快乐。

  ⑦我渐渐明白:原来生活并不只是单一乏味,倒是还有一些趣味在其中。

  ⑧周日,我们一家三口到了北边的一个大湖旁骑车,在那里有许多垂钓者,他们年龄参差不齐:有二十出头的大学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也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但是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神情都很悠闲。也许他们是为了来寻求一些平静,来寻求一种“孤乐”。

  ⑨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这不由得令我卸下了心中的包袱,而剩下的只是愉快的谈话。

  ⑩这天,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愉快。而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快乐,从而将这种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4.下面材料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一文,请你根据学段课程目标,写出教学设计。

  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教学过程。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玩耍,一个小孩失足掉进水缸,司马光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打破水缸,小孩得救了。

  齐白石本是木匠,靠自学成为画家。他一生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五易画风,80 高龄时,仍旧在探索和革新中不断进取,90 岁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时,深圳还是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小城镇,1979 年,深圳的 GDP仅有 1.97 亿元,到 2018 年已突破 2.4 万亿元,跻身亚洲城市前五。四十年的突破与创新,深圳已成为享誉全球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①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国风》之中。从内容上来说,它以真实的图景再现了生活现实,揭露和批判了现实中的黑暗面;从艺术上来说,《诗经》以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和巧妙的修辞手法以及生动的人物形象、自然景物、生活画面构筑了一幅生动的现实画面。

  ②赋比兴的运用。“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雅诗颂诗多用这种方法。例如《七月》,诗人按季节和物候变化,直诉苦事,反映了农奴生产、生活的真实面貌。“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就是譬喻,它可以使形象更加鲜明,如《硕鼠》中用老鼠比喻统治者的可憎可鄙。“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在诗歌创作中,这三种手法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情感。

  ③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其中带有一些长短句。四言句式使诗歌具有音乐美,不仅节奏感强烈,而且句式整齐不杂乱,富于变化。

  ④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特别是双声,叠韵和叠字的运用,在描摹细致曲折的感情和自然景象的特征方面能收到了较大的艺术效果。

  ⑤《诗经》中的一些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如《小雅·采薇》用“杨柳依依”反衬主人公离家服役时的悲愁,用“雨雪霏霏”烘托远戍归来时的欣喜。

  2.【参考答案】语文是一种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工具,它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而且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文化品位的工具。正是这种统一,使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例如思品、史地等),它是在学生掌握语文这种特殊工具的过程中,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和感悟,通过读、写、听、说等具体的语文实践,不着痕迹地进行的。语文课程人文教育的最大特点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3.【参考答案】

  优点:本篇习作是一篇说理文,却又不单单只说理。小作者将自己思考而得的理与身边的事相结合,以事论理,更加有说服力。例如文中指明“总会有人能够把枯燥无味的生活榨成甜美的‘汁酱’”,紧接着便以空中放纸鸢、水中游少年、市间觅爱花的一件件小事来加以说明,让人们不仅看到了这一道理,更能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例切实地体会到这种感受。

  缺点: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但部分内容的语句表达指意不明,不够准确,且有偏题之嫌。例如,第⑤段“小孩子们在户外嬉戏来弥补平日里所落下的‘空缺’”一句中,“空缺”指意不明。如果作者本意是想表示小孩子们平日里忙于功课,无暇嬉戏,就应当准确地表述出来,或者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结合上下文明白其意。另外,文章主旨在于说明人们因陷入生活而失去快乐,但同样也可以逆转思维去主动寻找快乐。而开篇以“鱼儿”“鸟儿”“马儿”“浪花”为例的表述,更像是说明“生活因自由而快乐”,偏离主题。

  4.【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②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合作探究,形成自己对课文的见解,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③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白杨树的形象美、精神美。

  (2)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了解一下西部吗?(大屏幕出示西部范围图)图中用彩色标出的部分就是我国的西部。本课提到的新疆就在这里。我国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由于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及社会历史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那时的西部一片荒凉。(西部戈壁图)为改变这一现状,许许多多的人离开繁华的都市,毅然来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西部建设者的图片)这些是当年西部建设者的一些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新疆建设者有关的文章。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

  2.再读课文,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三)深入研读

  1.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2)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教师引导,学生头脑中想象黄沙漫天、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场景,明确白杨树的生存环境恶劣。)

  2.重点体会爸爸介绍白杨的话,明确白杨的特点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学生发表感受,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3.思考白杨为什么要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护水土,改善环境等。)

  4.指名朗读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并引导思考“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这段话。

  (1)提问:孩子们不能理解的是什么呢?爸爸在表白自己怎样的心?学生思考讨论。

  (2)教师用 PPT 播放西部建设者的图片加以引导,学生体会爸爸和白杨的相似之处。

  (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爸爸和白杨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四)巩固提高

  1.情感升华

  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

  (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寓意,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几棵小树指他的孩子们,爸爸希望他们以后也能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2.体会写法

  白杨与爸爸都扎根边疆,都有着不畏困苦,无私奉献的品质。作者借助白杨的特点,明写白杨,暗写爸爸和与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这种写法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五)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验,教师加以总结,进行情感升华。

  作业:写几句赞美边疆建设者的话,搜集整理有关赞美白杨的诗歌或其他作品。

  5.【参考范文】

  着创新之华裳

  司马光用创新之法成功救人;齐白石在借鉴中创新,成就自我;深圳四十年不断突破与创新,成就了国际大都市地位……如果胆怯、如果墨守成规、安于现状,我们或许会如一身灰暗的老蜘蛛,任岁月消磨了动力。只有敢着创新之华裳,方能脱颖而出,做更好的自己。

  布莱克说:“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的确,印象派的始祖莫奈打破了传统绘画的不变经验,新画作中妙龄少女身上的阳光,透过树叶投下的蓝色光斑甚至被古典画派嘲讽为尸斑,可莫奈却以光与影的魅力交错开创了崭新的未来。立足于当今之世,不思锐意进取、只求循规蹈矩的人恐怕永远在保守的等待中流失了机遇,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我们不能继续放任保守的蠹虫蛀蚀我们的思想,而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敢于接过时代递来的华裳并穿出自己的风尚。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激进固不可取,但在这个已经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确是如此。正如电影《疯狂原始人》的主角伊说的那样:“这不是活,只是没死而已。”她因不满每天单调的洞穴生活与家人反抗,却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父亲铭记着“新事物是不好的,永远要小心”的祖训,批评伊的冒险举动,可后来洞穴被毁,让一家人不得不走出洞穴探索未知。从开始的顽固保守到最后的寻找到了洞穴外的乐趣,现实告诉了伊,当初的反抗是正确的,外面的世界更加精彩。创新思维,转变观念,挣脱“枪打出头鸟”的固有观念的束缚,我们也可以打破“权威”创造的“定局”,独辟蹊径,在未知的森林里发现前所未见的美丽与神奇。

  “智者不袭常。”顺炎武如是说。郑燮不学他人而自成“板桥体”,齐白石年迈犹能五变画风,令无数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中又有哪一个不是源于大胆的创新?可悲可叹,时至今日,我们却不能继承被我们笑作传统的古人创造精神,今日之中国,山寨机大行其道而知识产权无人重视,论文数量世界第一而诺贝尔奖却每每与我们无缘,不能不令人唏嘘感叹。究其原因,是我们少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进取创新意识,却多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患得患失。在时代的舞台上,我们不敢于今日着创新之华裳,那么时代也必然不会眷顾固步自封的我们。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文先生的呐喊犹在耳畔,当创新的大潮已不可阻挡,我们自当敢着创新之华裳行走世界,拿出摧枯拉朽之勇气与不畏艰难之决心,一路创新,一路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