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1000题(综合练习篇①)

2022年07月20日 09:06:18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2368

全国教师招聘QQ备考群818343364 点击入群,领取更多超值资料

网友热推: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测试卷  教师招聘【5天吃透教综】必刷500题 限时免费领


  1.赋是文体的一种,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赋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 )

  2.宋代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提出“别是一家”之说的是( )。

  A.李清照

  B.秦观

  C.柳永

  D.姜夔

  3.________是汉字字体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至此,汉字已经完全符号化了。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落叶

  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①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睢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责怪

  B.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      蔽:遮挡

  C.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折:掉转

  D.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佐:帮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B.①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①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②蟹六跪而.二螯

  D.①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是苏辙认为六国应有的正确做法的一项是( )。

  ①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②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

  ③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

  ④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⑤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⑥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B.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C.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D.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5)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②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参考答案

  1.【答案】√。

  2.【答案】A。

  3.【答案】隶书

  4.【参考答案】(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作者写作时将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增添诗歌的表现力。

  (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5.【答案】

  (1)C。解析:C 选项“折:掉转”错误,应该是“折:折服,屈服。”故本题选择 C 项。

  (2)A。解析:A 项①连词,表目的;②介词,按照。B 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项均为连词,表并列。D 项均为代词,他们的。故本题选择 A 项。

  (3)D。解析:①强调了韩、魏两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是做法。③是山东诸侯的错误做法,从后面的“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可以看出,这样做不正确。所以①③不是苏辙认为六国应有的。故本题选择 D 项。

  (4)B。解析:“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和“商鞅用于秦而收魏”结构相同,“昭王未得韩、魏之心”和“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构成顺承关系,“而范雎以为忧”与前面内容构成因果关系。故本题选择 B 项。

  (5)【参考答案】①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②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

  【参考译文】

  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是秦国五倍的土地,是秦国十倍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竟然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可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那帮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顺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取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吞并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语文高清PDF测试题下载:

  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pdf

  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