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诗歌鉴赏-形象篇)

2022年07月19日 08:24:06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1519

全国教师招聘QQ备考群818343364 点击入群,领取更多超值资料

网友热推: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测试卷  教师招聘【5天吃透教综】必刷500题 限时免费领


  1.下列对诗歌意象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落尽,春光消逝,渲染黯淡凄楚的气氛。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乐景衬哀情,拟人,前两联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

  C.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互文,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

  D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长东,感慨时光易逝,岁月无情,抒发了词人对宋朝的愤恨之情。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意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

  B.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功绅先辈》)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传说月亮上有桂树。)

  C.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沙鸥:比喻自由自在的心情。

  D.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莲子:借以表达爱情。

  3.对下列诗句中“月”这一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月乍出,有光无声,却能惊动山鸟,以静衬动,营造出“夜静”“山空”的静谧氛围。

  B.“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冷,即心冷,诗人借无声的冷月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这里指拂晓之月,诗人借残月表达心境的凄清冷落,曲折地写出离愁别绪。

  D.“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的月亮仍多情地照着这残破的古城,寄托了诗人对故国萧条的深沉感伤。

  4.赏析王维的《晓行巴峡》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①树杪:树梢。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5.赏析王维的《雪梅》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通读全诗,在作者看来,雪、梅、诗三者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D 项,感慨“人生长恨”之绵绵无期,犹如那滔滔滚滚东流的江水,无穷无尽、无止无休,抒发了词人亡国失家的悲恨之情。故本题选择 D 项。

  2.【答案】C。解析:C 选项中的诗句节选自杜甫《旅夜书怀》,这首诗是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所著,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中的“沙鸥”比喻诗人无依无靠、孤独的心境。故本题选择 C 项。

  3.【答案】A。解析:明月乍出,有光无声,却能惊动山鸟,应该是以动衬静。故本题选择 A项。

  4.【答案】B。解析:本题要抓住“鸟雀之声”“思乡”分析。A 项,没有思乡之情。B 项,借助大雁表达自己在遥远旅途中产生的思乡之情。C 项,“两两”写出自己的孤单。D 项,借助鸟鸣知道春的消息。故本题选择 B 项。

  5.【参考答案】①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②梅、雪、诗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

  语文高清PDF测试题下载:

  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pdf

  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