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陕西专升本语文必考篇目:《灯下漫笔》考点解析

2023年08月22日 11:46:51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2083

  一、考纲要求

  (一)识记

  1、本文作者及其文学成就。

  鲁迅,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1918年第一次用“鲁迅”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文的文体类型

  本文发表在《莽原》第三期和第五期上,后收入杂文集《坟》。本文是一篇杂文,属于议论文。

  3、本文的写作时间及时代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是几千年的旧道德、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民众畏惧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从黑暗中醒来,想唤醒“铁屋子”沉睡的民众,带他们寻找光明。

  (二)理解

  1、文中采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反语: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感情与色彩。如“良德美意”“皇恩浩荡”“天下太平”“心悦诚服”等。作用:既有讽刺意味,又比正话直说有力量。

  暗示:话语中有言外之意。如“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就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运用暗示手法既与当时环境险恶有关,又收到含蓄蕴藉的效果。

  讽刺:将“古圣先贤”“乐观的爱国者”“先儒”“复古家”作为讽刺对象,用漫画手法勾勒,冷嘲热讽。“太平的景象还在;可有谁听到人叫唤么?”

  比喻:把中国比做喻成厨房、筵席。

  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了文章的思想性、批判性也表现出鲁迅深沉浑厚的感情,同情人民,针砭时弊,文章确实表现出杂文投枪一样的战斗力。

  2、本文作者所说的三种时代的内涵。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指战世,百姓比奴隶还不如;“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指治世;“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指百姓摆脱了奴隶地位,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新时代。

  3、本文第二部分关于“中国固有精神文明”的内涵。

  第二部分揭露了中国固有精神文明的吃人实质就是森严的等级制度,一级一级的制驭着,贵吃贱、大吃小、上吃下,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这大小无数的人肉筵宴,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所以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二、文学常识考点

  基本信息:鲁迅,本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作家。

  个人经历:1898年考入京师大学堂;1902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初次用“鲁迅”这一笔名写作《狂人日记》,一生创作近四百万字。

  作品内容:1918年,第一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小说集有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野草》(重抒情)《朝花夕拾》 (重叙事)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等。

  称号评价: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