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学院2023年专升本历史学专业考试大纲

2023年06月29日 10:21:52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1852

  历史学

  【考试科目】

  中国近代史、中国当代史

  【考试范围】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鸦片泛滥及其危害;禁烟运动;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及其危害;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社会经济的变化;思想与学风的转变;洪秀全和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资政新编》;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辛酉政变及其影响;洋务宗旨的提出和洋务派的形成;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官督商办;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文化的演变;新疆收复和《伊犁条约》;日美侵略台湾;《烟台条约》;中法战争及其结局;清廷内部主战主和分歧;日本侵华的野心及其实施;《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格局的形成及其体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康有为的变法理论;维新派的宣传活动;维新与守旧的争论;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原因;义和团兴起的原因;义和团的起源、口号、组织形式;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和评价;“东南互保”;《辛丑条约》及其危害;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清末新政;孙中山和兴中会;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二十世纪初年的反帝爱国运动;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国会请愿运动;保路运动;武昌首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评价;二次革命;洪宪帝制;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中西文化问题论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五四后的新思潮;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新三民主义”;北京政变;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国民会议运动;“西山会议派”;戴季陶主义;“三二〇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北伐战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宁汉合流”;东北易帜;国民党统治初期的内政外交;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八七会议;各地武装起义的发动;中原大战、国民会议;《训政时期约法》;“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土地革命;中共内的路线之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成立;《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新生活运动”;王明“左”倾错误的发展;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福建人民政府的成立及失败;红军长征及其胜利;遵义会议;华北事变;八一宣言;“一二九运动”;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五五宪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日局面的基本形成;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正式形成;太原会战;

  “抗日救国纲领”;《论持久战》;南京失陷及南京大屠杀;台儿庄大捷;《抗战建国纲领》;国民参政会;武汉会战;汪精卫叛变投敌;国共关系逆转;皖南事变;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百团大战;《新民主主义论》;中国战区的成立;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开罗会议;三三制原则;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日本投降;抗日战争时期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及其评价;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历史地位;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中美商约;制宪国大;中间路线及其破产;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反攻;国统区人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三大战役;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崩溃;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北平和谈;

  《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原因;批判旧道德宣扬新道德;新文学的出现;东西文化问题;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全盘西化”论;“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论;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讨论。

  中国当代史:

  国歌国旗国徽;《共同纲领》;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特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论十大关系》;知识分子的春天;双百方针;中共八大;反右派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庐山会议;炮击金门;中苏分歧;“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三线建设;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文革发动;红卫兵行为;“二月抗争”;文革的影响;文革的经验教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