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学前教育专升本真题解析

2023年04月18日 13:59:54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2598

  1.“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出自( ) 。

  A.《论语》

  B.《大学》

  C. 《学记》

  D.《中庸》

  2.主张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以外并无其他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3.小明知道闯红灯不好,但是他上学快迟到了,还是闯了红灯,请问他应该培养( )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有位学生在学校吃饭时,剩余了不少饭菜,老师看到后将学生剩余的饭菜都吃了,该学生感到十分愧疚,表示以后会适量盛饭,不再倒饭菜。该老师的行为主要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A.关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依法执教

  5.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各种社会身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我认识与角色定位,遵循学校及社会的相应规则,反映了教育具有(‘) 。

  A.个体独特化功能

  B.个体社会化功能

  C.个体谋生功能

  D.个体统一功能

  6.“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通过口头交流,搜索被研究者对某件事的看法、建议”,这体现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 .

  A.访谈法

  B.文献法

  D.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7.主张教育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培养身心和谐的自然人的思想家是( ) 。

  A.卢梭

  B.洛克

  C. 康德

  D.赫尔巴特

  8.为了培养学生友善的品德,赵老师一 一方面在主题班会上讲解友善的意义,另一方面号召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互帮互助,与人为善。赵老师的做法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性原则

  B.知行统一 一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物理课上,刘老师在讲解力学原理时,运用教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刘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参观法

  10.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处于引领地位,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定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

  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美育

  11.根据马丁●特罗的研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50%,则高等教育处于( ) 。

  A.精英教育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D.高质量教育

  1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能以一 一种潜在的形态存在,要等待一 一定的时机和场合, 甚至在学生步入社会后,对社会做出贡献时才能最终体现出来。这表明教师劳动的( )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迟效性

  D.示范性

  13.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三阶段理论,新入职教师处于( )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景

  C.关注学生

  D.虚拟关注

  14.某同学对绅士教育非常感兴趣,计划系统地学习绅士教育的相关内容,那么他应该看的名

  著是()。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教育漫话》

  D.《爱弥儿》

  15.某学校在校园里布置了很多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牌标语来进行德育。这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品德评价法

  D.榜样示范法

  16.近年来, 一 一些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这一现象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连续性

  C.个别差异性

  D.互补性

  17.经过讨论,学校决定把全面发展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教师决定只有成绩打到90分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评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种做法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全面发展教育是当代教育普遍重视并努力实现的目标

  C.评价的标准应该是对学生的平均发展的评价

  D.实现全面发展是通过全面发展教育实现的

  18.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19.王某认为学习没用,让上初中的女儿去打工,班主任劝说也没有用,他依然坚持让女儿去打工。王某的这一行为没有违背以下哪部法律(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0.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结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的课程是( )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2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根据时空关系记忆某个事件,这类记忆往往与个人的亲身经历相联系,与特殊地点、时间有关,较多的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这类记忆称为( ) 。

  A.程序记忆

  B.语义记忆

  C.情景记忆

  D.内隐记忆

  2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②因疲劳 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③迎风流泪

  ④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不是方的”⑤木槌敲击引发的膝跳反射

  A.①②⑤

  B.①④

  C.②③⑤

  D.③④

  23.人们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反映的是( ) 知觉。

  A.时间

  B.空间

  C.运动

  D.社会

  24.皮亚杰认为在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的阶段为(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5.测验法是心理学的一 一种研究方法,当测验不出想要测验的东西,说明它缺少( )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2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具有弥散性特点的情绪状态属于( )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27.进行文学创作时,作家在头脑中形成的新人物形象属于( ) .

  A.幻想

  B.再造想象

  C.理想

  D.创造想象

  28.向同学寻求帮助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9.提出能力结构二因素理论的学者是( ) 。

  A.加德纳

  B.斯皮尔曼

  C.卡特尔

  D.吉尔福特

  30.为帮助有社交困难的婷婷,老师依据焦虑程度设计了家人、同学、老师、路人等几类交往对象,引导婷婷依次与每类对象进行交流,逐步克服她的社交问题,这种心理疏导方法是( )。

  A.系统脱敏法

  B.满灌疗法

  C.认知疗法

  D.厌恶法

  31.如果注视瀑布的某一处一段时间,然后看向周围静止的田野,会看到田野上的一切物体在向上飞升,这种现象是( ) .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32.“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明人格具有( ) 。

  A.生物性

  B.社会性

  C.整体性

  D.稳定性

  3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反映的心理冲突类型是( )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34.将目标分为多个子目标,将问题分为多个子问题,然后寻找解决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通过一系列子目标的实现及子问题的解决,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问题解决的策略是( )。

  A.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B.爬山法

  C.逆推法

  D.类比法

  35.人们在游泳、跳舞、骑车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技能,属于( ) 。

  A.心智技能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技能

  36.下列选项中,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的是()。

  ①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是一 一种假设解释

  ②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差异性,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③提倡机械的接受学习

  ④学习是在一 一定情景中通过社会互动主动建构的过程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7.运气因素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所处的维度是( ) 。

  A.内部的、可控的、稳定的

  B.内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

  C.外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

  D.外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

  3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期的发展任务是( ) .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获得自我同一感,克服角色混乱

  39.意志行动的核心特征是( ) 。

  A.自觉的目的性.

  B.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C.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D.主动创造性

  40.情绪ABC理论中,B指的是()。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对事件的看法

  D.个体的行为反应

  教育学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41.我国教育家( ) 提出“生活教育理论”,他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42.教师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有()权。

  4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 )。

  44.赫尔巴特提出了四段教学论,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合、( ) 、方法。

  45.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与课内活动相对, 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46.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主体角度,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 ) 课程和校本课程。

  47.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

  48.在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是古罗马时期昆体良的()

  49.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中,( )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可能性。

  5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需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 ) 三方面设计课程目标。

  51. 1949年,美国课程专家拉尔夫●泰勒出版( ) ,该书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52.20世纪60年代,以舒尔茨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 ) 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投资活动。

  5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源于苏联教育学家( ) 的平行教育思想。

  54. ( ) 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具体表现。

  55.从层次结构上来看,我国现代学校教育系统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四个层次。

  56.教学活动运用的直观手段主要有( ) 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57. ( )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58.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 ) 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59.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 ) 教学法,该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精选过的隐含着本质因素的典型事例,通过对范例的研究,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认识到实践理解、掌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原理的模式。

  60. “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思想出自(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教育学1一20,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答案]C

  [解析]题干引文出自《学记》,大意为:所以优秀的教师是善于通过诱导进行教育的。引导而不牵制,鼓励而不抑制,启发而不灌输。引导而不牵制,师生应能够融洽相处,鼓励而不抑制,学生学起来就轻松愉快,启发而不是灌输,学生就会专心思考。既能够融洽相处、平易近人,又能够让人善于思考,就算是善于育人了。

  2. [答案]B

  [解析]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都要受到社会的制约;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只有存在于社会之中并为社会贡献力量才能有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社会化。题干强调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属于社会本位论。

  3. [答案] 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能动作用,帮助个体将道德动机贯彻于道德行动之中。道德意志突出表现在抗拒不良环境的诱惑、抑制不道德行为的过程。题干中,小明在面对是否闯红灯的道德情境中,缺乏坚定的意志,没有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因此,应该培养他的道德意志.

  4. [答案] B

  [解析]《中小学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中的“为人师表”要求之一: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题干中,教师以身作则,通过主动吃学生的剩饭的行为使学生明白浪费粮食是不对的,教师的行为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符合“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5. [答案] B

  [解析]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题干所述体现了教育促进学生职业和角色的社会化。

  6. [答案]A

  [解析]访谈法是通过与研究对象或与研究对象有关的人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题干所述体现的教育研究方法是访谈法。

  7. [答案] A

  [解析]卢梭倡导自然教育观和儿童本位观,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才是好的教育。

  8. [答案] B

  [解析]知行统 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题干中,老师在向学生讲解友善的意义时,也号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为善,该做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9. [答案]C

  [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和通过示范性操作实验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题干中,刘老师通过展示教学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运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

  10. [答案] C

  [解析]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提供了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有”的灵魂。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

  11. [答案] B

  [解析]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12. [答案]C

  [解析]教师劳动的迟效性指教师劳动的价值需要等到培养对象成才后,并开始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精神文明的创造时才得以显现。教师劳动是见效缓慢而效用长久的劳动,一个人从入幼儿园,进小学、中学,乃至读大学,成长为合格的劳动者或专门人才,需要十几年时间。教师劳动的实际经济效果,一般要在学生离开学校,在其工作岗位上实践才能表现出来。

  13. [答案] A

  [解析]新入职的教师处于关注生存阶段,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或想方设法控制学生。

  14. [答案] C

  [解析]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总结了自己从事家庭教育的经验,详细论述了绅士教育论的内容和方法。故该同学应该看《教育漫话》学习绅士教育的相关内容。

  15. [答案] B

  [解析]情感陶冶法又叫陶治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治和艺术陶冶。题干中,学校布置很多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牌标语,这属于情感陶冶法中的环境陶冶。

  16. [答案] 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题干中,将幼儿当成小学生开展教育教学,这种“一 一刀切”的行为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7. [答案] c

  [解析]该教师用分数来限定评优资格,这种做法过分强调了考试成绩的重要性,既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故A项正确。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而是各方面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是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一 考定终身”的评价标准原则忽视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缺乏对学生的综合性全面的评价。因此,只有建立多元评价标准,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故C项错误。全面发展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旨在促进人的素质结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系统教育。全面发展教育也是当代教育普遍重视并努力实现的目标,同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通过全面发展教育实现的。故B、D两项正确。

  18. [答案] B

  [解析]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其中,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

  评价。

  19. [答案] C

  [解析]题干中,王某的做法剥夺了女儿的受教育权利。关于“受教育权”的法律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中华 人民共和国末成年人保护法》(2020 年修订)第十六条第(五)项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保障适龄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监护职责。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的法律。故没有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 [答案] D

  [解析]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把两门以上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的课程。

  21. [答案] C

  [解析]情景记忆是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关于童年的一件往事的记忆。情境记忆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信息贮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而记忆不够稳定和确定。

  2. [答案] B

  [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由疲劳、成熟、药物、机体损伤或其他生理变化所导致的行为变化,以及动物的本能行为都不属于学习。因此①④属于学习现象,②是由疲劳引起的,③⑤是本能引起的。

  23. [答案] A

  [解析]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

  24. [答案] A

  [解析]在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感知运动阶段的显著标志是获得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

  25. [答案] B

  [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量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因此,当一个测验测不出它想要测的东西时,说明它缺少效度。

  26. [答案] A

  [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根据题干中“弥散性”可知,这属于心境。

  27. [答案] D

  [解析]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 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作家在头脑中形成的新人物形象是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来的,属于创造想象。

  28. [答案] D

  [解析]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向同学寻求帮助”属于资源利用策略中的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属于资源管理策略。

  29. [答案] B

  [解析]斯皮尔曼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卡特尔提出了智力形态论,吉尔福特提出的是智力三维结构论。

  30. [答案] A

  [解析]系统脱敏法是将交互抑制按等级排列,从弱到强,渐次实施,直到最终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由题干中“依据焦虑程度设计、逐步克服”可知,该老师运用的心理疏导方法是系统脱敏法。

  31. [答案] D

  [解析]运动后效是指在注视向某一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 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题干表述的现象是运动后效。

  32. [答案] D

  [解析]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 一 且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很难改变。“江山易改, 禀性难移”就是人格稳定性的典型写照。

  33. [答案] A

  [解析]双趋冲突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从喜爱的两个事物中选择一个, 这属于双趋冲突。

  34. [答案] A

  [解析]手段一 一目的分析法是指首先要发现当前所处状态与想要达到状态之间的差异,然后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设立各种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即解决问题。题干表述用到的问题解决策略是手段一分析法。

  35. [答案] C

  [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游泳、跳舞、骑车”属于操作活动,因此属于动作技能。

  36. [答案] A

  [解析]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是一种假设解释。 故①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故④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己有的知识结构,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指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故②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37. [答案]D

  [解析]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可知,运气属于外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

  38. [答案] B

  [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幼儿期的年龄为3~6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39. [答案] C

  [解析]意志行动的特征有:①自觉的目的性。②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③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其中,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也是意志行动的核心。

  40. [答案]C

  [解析]在情绪ABC理论中,A指诱发事件; B指个体对诱发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 C指事件发生后,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

  二、填空题

  41.陶行知

  42.人格尊严

  43.孟禄

  44.系统

  45.课外活动

  46.地方

  47.癸卯学制

  48.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49.遗传素质/遗传

  5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1.《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52.人力资本

  53.马卡连柯

  53.培养目标

  55.高等教育

  56.实物

  57.教学

  57.《大教学论》

  59.范例

  60.《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