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现代文阅读-含义及作用篇)

2022年07月19日 10:00:09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1404

全国教师招聘QQ备考群818343364 点击入群,领取更多超值资料

网友热推: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测试卷  教师招聘【5天吃透教综】必刷500题 限时免费领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十年前不用猜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起来会更有意思些。

  题目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个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老师笑了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词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同学们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有一个同学站起来,略显得意地说:“你们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伺机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老师不太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到:“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三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那时候,每个人都在学雷锋。”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

  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所房子加上爱

  包利民

  ①那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房子,在这个小城中,它绝对是最差的建筑了。古旧的青砖瓦房,早已失去了昔日的挺拔和光彩,像一个垂暮老人,在岁月的风霜雨雪中一身沧桑地走来。

  ②这是三间正房,现在已成了人们常来观瞻之地。初到这个小城,我很是不解,和它同年代的老宅都已拆除,建起了楼群,何以它却保存下来,并成为人们的游览之地呢?

  ③在房子正门之上,悬挂着一块匾,上面只刻了一个红红的大字:家!一进门是个厅堂,墙上挂了许多照片,照片中的人都是当年的抗联战士,照片中的背景都是这个房子,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虔诚与微笑。我看见了墙上的文字简介,方知就在这所房子里,曾先后躲藏了近三百名受伤的或被日军追捕的抗联战士。

  ④当年房子的主人是一个极普通的中年人,姓李,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包括那些在这里藏身过的人,他们都叫他爸爸,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有温暖,有关爱,有安全。许多许多次,在鬼子来搜查时,这位老爸爸都不顾自己的危险而保护着那些孩子。甚至有一次,鬼子就在这个院子里,用刀砍下了他妻子的头,他都没有说出抗联战士的藏身之处。

  ⑤可是,在解放后,有许多年的时间,老爸爸都遭受着人们的鄙夷和唾弃,因为有一次,他出卖了两个抗联战士,致使那两人惨遭鬼子杀害。

  ⑥那一天,鬼子得知他的家中藏有抗联战士,便气势汹汹地赶来,包围了这所房子!当时,房子中藏了十四个人,由于夹壁墙中只能藏十二个人,再多就挤不进去了,所以有两个被老爸爸安排在壁柜的夹层里。鬼子搜了个遍,也没有发现什么,于是恼羞成怒,把老爸爸绑在院中的树上,打得死去活来。后来鬼子见也问不出什么,便下令要烧房子。此时,老爸爸突然说:“不要烧房子,那是我祖上留下的,烧了,我就没有家了,我告诉你们抗联战士藏在哪儿!”

  ⑦鬼子大喜,老爸爸将他们带到壁柜前,说夹层里有两个人。鬼子很快将两个人搜出来,也是在这个院子里,砍了他们的头。自始至终,那两个战士也没有说一句话。

  ⑧鬼子走了,老爸爸和房子都得以保存。那十二个人从夹壁墙里出来,纷纷指责老爸爸,老爸爸却说:“不牺牲两个人,一放起火来你们全得死!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可是,人们并不理解他,都怒气冲冲地走了,说要不是以前他救过的人多,早把他崩了。从此,再无抗联战士到他这里避难,那是老爸爸最后一次帮助抗联战士,以后,这所房子便彻底寂寞下来。

  ⑨“文革”之中,老爸爸因为此事备受摧残,那时他已八十高龄,当他在这个院子里,就要被执行死刑时,忽然来了一位颇有名望的老领导。他一见老爸爸就跪下来,叫着“爸爸”,眼泪哗啦啦地往下掉!他向在场的人说出了令大家震惊的事实:“那一次,爸爸出卖的那两个战士,竟是爸爸的亲生儿子!”

  ⑩那一刻,人们只有泪水,许多人跪下了,喊着“爸爸”!

  ⑪后来,动乱过去,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许多建筑都被毁了,却没有人动这所房子的一砖一瓦!当年在这里避难过的老抗联,都曾来到这里,他们说,到了这个房子,有一种真正回家的感觉!

  ⑫大多的在这里住过的抗联战士,都留下了照片,而老爸爸一家四口人,却是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老爸爸去世后,这里便成了小城的圣地,只是,人们再也无法去想像那一家四口的音容笑貌!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他们留下的,足已震撼、感动我们一生一世!

  ⑬是的,这里是真正的家,因为,有这样一所房子,因为,有那样一种崇高的爱!

  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汤小小

  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蔓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⑪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⑫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⑬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⑭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⑮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⑯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⑰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オ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⑱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选文有多处出现“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请说说其反复出现的作用。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瓶子村庄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米谷区生活着这样一对夫妻:男的是个泥瓦匠,有一手好手艺,成天乐呵呵地在高高的脚手槊上忙碌着;妻子则是个红脸膛的高个子女人,她没有工作,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快活地收拾房间、做一桌热乎乎的饭菜、小跑着将两个调皮的孩子拉到身边来。

  谁都以为这样的平静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可是,黑夜突然来了。

  1953 年的冬天,泥瓦匠的两个孩子相继感染肺炎夭折了。听到消息的泥瓦匠从高高的脚手架上摔下来,折了一条腿,躺了整整 3 个月。再爬起来的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瘸腿酒鬼。妻子哭了整整 3 个月,整个人瘦成了窄窄的一条,显得愈发高了,远远望去,就像一根披了衣服的木棍立在那里。

  泥瓦匠再也不去工地了,家里的食物越来越少,妻子只好去做洗衣工。可是,她那点微薄的薪水根本不够男人打酒喝。

  很多人都以为,这个女人很快要离开泥瓦匠了。尤其是那年冬天,醉酒的泥瓦匠碰倒了马灯,他们仅有的 3 间房子也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

  可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冰天雪地里,那个刚刚赶回来的妻子,号啕着将安然无恙的丈夫紧紧抱在怀中。

  房子没有了,可以再盖。如果他没有了,她的希望也就彻底破灭了。

  教堂的神父看这对夫妻可怜,将看门人的小房间让出来,希望上帝的善举能够让泥瓦匠看到新生的力量和希望。泥瓦匠拎着一瓶酒坐在房间门口,他的妻子用围裙揩着眼角,躬身向神父道谢。

  神父摇着头走开了。两个月后,春天来了,大片的风信子灿烂地开在教堂外面。神父看到,泥瓦匠横躺在长椅上喝酒,他的身边,妻子正在任劳任怨地浆洗衣物。教堂门前,绿色的酒瓶子堆得越来越高。来教堂祈祷的人,不得不强忍着刺鼻的酒气冲过去。

  泥瓦匠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神父的耐心也到了尽头,他随便找了个理由驱逐了这对夫妻。他们搬家的那天早晨,全村的人都在教堂做弥撒。等他们出来才发现,原本堆满酒瓶的教堂门前,已经干净如初了。

  远远地,人们看到那个高个子女人正拉着满满一车酒瓶向村口走去。她的身后,东倒西歪的泥瓦匠将一个空酒瓶抱在怀里,鬼哭狼嚎地唱着什么歌。

  直到万圣节前一天,一个孩子飞快地跑回家告诉爸爸,村西的旷野中,有一座美丽的玻璃房子。人们奔走相告并跑过去看,只见平坦的旷野上,灿烂的阳光下,一间用玻璃瓶子搭成的屋子正光芒四射地立在那里。

  玻璃房子一侧,那个红脸膛的女人从一堵矮矮的玻璃瓶墙边立起身来。人们才知道,这座房子,竟是她用丈夫扔掉的酒瓶搭建的。

  1.7 万个瓶子,建成了一座房子。那个女人说:“我年纪大了,不能再给他生孩子了,就再送给他一个家吧。”

  她笑嘻嘻地看着睡在摇椅上的男人,亲昵地将破旧的毛衫搭在他身上。

  人们发现,虽然她的腰更弯了,可快乐似乎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

  又过了一年,人们惊讶地发现,瘸腿的泥瓦匠提着一个巨大的编织袋重新出现在村子里。他嘿嘿笑着告诉昔日的邻居,自己戒酒了,泥瓦匠做不成了,就做个拾荒人吧。

  从此,这对夫妻就成了附近的一景。丈夫拎着袋子在后面走,妻子在前面一声又一声地惊呼:这里有一个好看的瓶子,那里也有一个好看的瓶子!

  村西的旷野渐渐拥挤起来,泥瓦匠的妻子搭玻璃房子似乎上了瘾:从 1953 年到 1978 年,25年里,她一共完成了 13 座完整的建筑,其中包括人行道、教堂和许愿井。在他们的心中,一个家已经不够了,妻子想送给丈夫一个村庄。于是,没过多久,一些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居无定所的流浪汉开始住到这个“瓶子村庄”来。

  繁星璀璨的夜晚,玻璃房子的灯火亮起来,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们快乐地聚集在炉火前,荒凉的旷野忽然成了温暖的港湾。

  “瓶子村庄”成了一个传奇,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1979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米谷区将“瓶子村庄”列为官方标志性建筑;1981 年,又将“瓶子村庄”列为历史性标志建筑。

  记者赶来报道这个故事时,泥瓦匠已经去世了。他的妻子正在用玻璃瓶搭建此生最后一座建筑——瓶子坟墓。她看着沉睡在墓碑上的那个名字,轻声笑道:“孩子死了之后,他的心就成了一间没有窗户的黑屋子。为了让他重新看到光明,我用那些玻璃瓶搭建房屋,就是希望无论白天黑夜,都能让他时刻看到光明。感谢上帝,他终于看到了。”将最后一个瓶子放到墓碑上,老妇人转身离去。“瓶子村庄”完成了,她的传奇也结束了。可全世界永远记住了她的名字:特蕾萨·普瑞斯布蕾——世界上第一个为了驱逐黑暗而建起“瓶子村庄”的女人。

  选文第②段“谁都以为这样的平静生活会一直继续下去,可是,黑夜突然来了”一句中,“黑夜”指代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欢

  林清玄

  ①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②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③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④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⑤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⑥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⑦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⑧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⑨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⑩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⑪生在这个时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 OK 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⑫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⑬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⑭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⑮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作者在文中先后引了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和苏轼的诗(“梨花淡白柳深青”),分别说说这两首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该句作为文章的结尾句,在校长说完话后,描述班级安静的场景,戛然而止,引发读者思考;同时,在校长为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后的安静与前文学生吵闹的讨论做对比,表现出教师在教育过程的重要性,以及需要为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表现出三十年前的校长和三十年后的学生在社会巨大差异下代沟与隔阂,教育工作者正是要通过教育消除隔阂,传递知识与精神。

  2.【参考答案】结构上:总结全文,与开头凄凉、破败的景物描写形成对比。内容上:点明本文主旨,升华“崇高的爱”的主题。

  3.【参考答案】内容上:文章反复说“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是说不要打扰为儿女操劳了一生的父亲,让他好好休息会,突出表现了对辛劳父亲的理解、心痛和爱。结构上: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4.【参考答案】指代泥瓦匠的两个孩子相继感染肺炎夭折了,泥瓦匠摔折了一条腿,他对生活失去希望,变成了酒鬼,房子也被烧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过渡作用。

  5.【参考答案】①引李觏的诗,意在表现失去清欢的惆怅和清欢难寻的悲哀,进而引出下文——鼓励现代人追求清欢,做个能品味生活的人。

  ②引苏轼的诗,意在表现对清欢的追求体现了人的心灵品位(或“高雅性情”),从而与开头呼应,表达作者对清欢的喜爱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