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高级中学教师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专项试题及答案(二)

2017年01月13日 11:31:20
来源:www.kuke99.com
浏览量:12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2.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读下图.完成3~5题。

3.甲地(  )。

A.位于印度河平原

B.全年高温多雨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D.石油资源丰富

4.图中甲、乙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黄麻棉花

B.小麦玉米

C.茶叶棉花

D.水稻小麦

5.为减轻图中平原地区农业灾情,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兴修水利工程

B.控制人口增长

C.扩大耕地面积

D.培育耐寒品种

下图中,沿甲图的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分别是乙图、丙图。读图完成6~8题。

6.该地的地形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7.①地比②地(  )。

A.海拔高,坡度大

B.海拔高,坡度小

C.海拔低,坡度大

D.海拔低,坡度小

8.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雨水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南向东北

D.西北向东南

下图是“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从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判断,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古寒地带

10.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

D.年径流总量大

11.该河4月份的汛期,可能的补给来源是(  )。

A.以降雨为主

B.以积雪融水为主

C.以地下水为主

D.以冰川融水为主

 

 

石英是一种稳定矿物,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下图所示是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13.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

A.西风环流

B.洋流

C.海陆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下图是“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由图可知,该市(  )。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15.由图可推测,该市(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下图所示状况。读图完成16~17题。

16.下图所示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

A.人口由中心区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17.伴随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

18.与同纬度的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暖季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南极地区(  )。

①纬度高②地势高

③极昼时间短④陆地面积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我国东部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自北向南依次是(  )。

A.灰土淋溶土富铝土

B.灰土富铝土淋溶土

C.淋溶土灰土富铝土

D.淋溶土富铝土灰土

20.美国中央大平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虽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但它们共同的发展有利条件是(  )。

①气候温和②地广人稀

③高度发达的工业④便利的交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共同特点是(  )。

A.科技水平低

B.需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产量高.商品率高

D.机械化水平高

22.以下属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的是(  )。

①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②钢铁工业向东、南布局

③引进了技术精良的大型石化企业

④区内建立数所高等院校

⑤减少了铁路交通建设,采用网上销售

⑥控制排污,植树造林,优化环境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23.我国“地理”一词最早见于(  )。

A.《易经.系辞》

B.《山海经》

C.《禹贡》

D.《汉书・地理志》

24.广西发展旅游业的国际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  )。

A.政策优惠,旅游资源丰富

B.交通通达度高,航空运输业发展迅速

C.广西沿海、沿边、沿江,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接合部

D.对外交流频繁,从业人员素质高

下图中P和Q点为欧洲某国某自然保护区不同季节测定的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其中,P点是冬季测定数据,Q点是夏季测定的数据。读图完成25题。

25.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6.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地理课程性质的定位。

27.什么是地理简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地理简图的作用?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8题16分。第29题16分,第30题20分,共52分)

28.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2)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8分)

29.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发现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或原理时,只是提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下面以“地球如何公转”为例说明发现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地球如何公转

师:假如我站在这里当作太阳,请一同学手捧地球仪模拟地球绕我这个太阳公转。

生1:(捧着地球仪随便地围绕老师转一圈)

师:大家思考一下,同学1转得对不对?哪个同学再来转一下?

生2:(捧着地球仪,一边使地球仪由西向东自转,一边围绕老师逆时针公转)

师:同学2纠正了同学1的一些错误.是否完全转对了呢?请同学讨论一下。

(同学们争论声顿起,有的说转对了,有的说还有问题)

生3:(捧着地球仪,一边由西向东自转,并稳定地轴方向不变,围绕教师逆时针公转,转的速度及变化也恰当)

师:同学3转动与同学2有什么不同呢?

(大多数同学显出恍然大悟的样子,但也有同学小声嘀咭说没有不同)

师:请同学们对照教材看看地球公转时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同学3转得对,而同学2转得不完全对?

(1)结合材料概括发现法教学运用的基本步骤。(8分)

(2)分析评价这种教学方法的局限性。(8分)

3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了解学生已有的地球自转知识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周期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又怎样呢?引出“地球公转”的教学。

材料二在讲授“地球公转”前,一上课可以先动画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绕太阳不停地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认真观察,根据“地球公转”的内容,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中心、轨道、方向、周期、速度等),引入新课教学。

材料三在讲授“洋流”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哥伦布在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时,一共用了37天,而他在1493年第二次去美洲时,只用了20天。同时,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走的是距离较短的路线,第二次走的反而是距离较长的路线,可为什么还会出现第二次用时较短的情况呢?通过今天“洋流”知识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材料四“生活”导入是指教师使用生活实例、学生的亲身体验或有教学意义的历史事实、故事等引出教学内容。运用这种导入时,可以利用的生活实例很多,如结合时事报道、学生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和人文现象的体验和感受,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歌曲、诗词等都可以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

(1)分析材料一、二、三所使用的教学导入方法。(10分)

(2)运用“生活”导入法为“城市交通”设计一个合适的教学导入。(10分)

四、教学设计题(24分)

31.阅读关于“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材料二“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的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依据主导性区位因素对各种工业部门进行分类;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其他区位因素。

能力训练点:初步学会分析某一个工业地域的主要区位因素,并找出其中的主导性区位因素;根据某一假定区域的区位条件,尝试进行简单的工业布局。

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初步懂得衡量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利用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布局的变化,体会其中的主要经验、教训。

材料三“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工业布局的各种区位因素(经济方面、社会方面、环境方面);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难点:正确判断某一类型工业的主导性区位因素;某些特殊区位因素(国防安全、国际关系、个人行为等)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1)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提出相应的教学解决办法。(8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活动。(16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为北半球亚热带低山、丘陵区,有可能会有茶园分布,故C项正确。①地附近河流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④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④地为瀑布上游,不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故A、B、D三项错误。

2.【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该考察路线最低点为右下角居民点(100~200米),最高点为④处附近(500~600米),计算可知高差为300~500米。故A项正确。

3.【答案】C。解析:流经甲地的河流是恒河,该地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河流水位变化明显。该地石油资源较为贫乏。

4.【答案】D。解析:甲地水资源较为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乙地较为干旱,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5.【答案】A。解析:图示区域平原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旱涝灾害频发,若想解决此类问题,应当大力兴修水利。

6-【答案】8。解析:由E―F的剖面图得到0点位于海拔高度350米的斜坡上,甲图的中心海拔不是最高,该地地形就不可能是山峰;M―N剖面线中间高,两侧低,确定MN不可能是山谷和鞍部,鞍部和山谷的地形剖面图都应该是中间低,两侧高,山脊的地形剖面图则是中间高,两侧低。故该地的地形是山脊。

7.【答案】B。解析:①位于OE段,②位于OF段,从乙图可以看出OE段海拔高于OF段,但坡度相对小于OF段。故本题选B。

8.【答案1D。解析:根据水往低处流的特点,从MN地形剖面图可以判断水流应该往南流,结合乙图E高F低的特点,水流应该往东流,综合两图可知水流由西北向东南流。

9.【答案】C。解析:根据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确定该河有春、夏两次汛期,而A、B、D项的地区河流只有一个汛期,故排除。

10.【答案】C。解析:该河流冬季流量为0,可以看出该河冬季断流。

11.【答案】B。解析:河流流经的地区有很厚的积雪,并且这些地区春季暖气团活动频繁,使积雪消融。融化的雪水大量流入河道,形成4月份的汛期。

1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图可知石英的分布呈东西向延伸的条带状分布,对应中纬度的石英含量最高。由材料可知,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源地,与“岩石、沙土中”吻合的是A、C选项的荒漠地区,因北美西部为安第斯山脉,受其阻挡北美荒漠中的石英不会迁移到北太平洋中,故应选择C项。

13.【答案】A。解析:石英粉尘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由亚洲内陆荒漠向东迁移。在太平洋东岸受山脉阻挡,风速降低而沉降到太平洋底,呈带状有规律地分布,故石英粉尘迁移运动的动力是西风环流,A项正确。

14.【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区为人口净迁出区。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中心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故本题选D。

15.【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近郊区人口迁入量最大,因此可推测该市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16.【答案】A。解析:重工业城市调整应该是压缩重工业企业的数量,扩大重工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新兴工业要求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不能继续布局在市中心。伴随产业布局移动,人口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题目给出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调整期间.所以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导致人口增加。

17.【答案】B。解析:由于产业布局变化,导致人口向外迁移,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居住用地也要扩大,交通用地增加。而工业用地的变化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而不是人口变化引起的。故本题选B。

18.【答案】D。解析: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大陆陆地面积广大,一方面冰雪覆盖面积广,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强,另一方面陆地相比海洋比热容小,降温快;南极海拔较高,导致其气温较低。

19.【答案】A。解析:全球性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由北向南分别为冰沼土带、灰化土带、砖红壤带。亚欧大陆内部由北向南为弱淋溶土、均腐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干旱土(灰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我国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灰土(灰化土)、淋溶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富铝土(红壤、黄壤、砖红壤)。

20.【答案】C。解析:美国中部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都比较广阔,并且人烟稀少;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处温带,潘帕斯草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美国中部有黄金水道――密西西比河,并且有密集的铁路交通网,交通便捷,潘帕斯草原靠近海洋,还有铁路直通港口,两地交通十分便捷;美国为发达国家,工业发达,而阿根廷为发展中国家,工业欠发达。故本题选C。

21.【答案】B。解析:种植园农业生产为企业化经营,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低,需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地;水稻种植业为家庭的小规模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22.【答案】B。

23.【答案】A。解析:“地理”在我国最早见于公元前4世纪的《易经・系辞》中“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文句。

24.【答案】C。

25.【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地冬季土壤中水分约占38%,夏季土壤中水分约占9%,可知该地冬季降水量多,夏季降水少。欧洲符合这种降水规律的气候类型只有地中海气候。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27.【参考答案】

地理简图(含示意图、模式图、联系图等)是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内容简明扼要,图面清晰醒目的一种教学图像。这类图按教学目的设计,紧扣教材,只取其精华,不计细节,增删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旨在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教师易画易用,随用随画,是化文为图,变抽象为具体的快速反应工具。它既能充分发挥地图的教学功能,又能弥补教学挂图、地图册、插图等的不足,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理想方法之一。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地理简图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