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面试【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咫尺千里--山水画》

2021年04月19日 17:04:05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1732

  点击添加QQ群:369428468免费领教资面试高分指南直播课6课时+教资面试备考大礼包1G资料


  课题:咫尺千里--山水画

  课时:1课时

  教学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类别和空间追求;理解古代山水画三远法形式美感;了解古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及意境的哲理性。

  2、通过对山水画作品的鉴赏,理解古代山水画的特点,初步掌握鉴赏山水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在品鉴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学会怡情,享受艺术的熏陶。

  教学重点:

  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电影《富春山居图》的宣传海报。同学们观看过这部电影吗?它因一幅名画而拍摄,这幅画就是黄公望的山水长卷《富春山居图》。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这幅画则被誉为是“画中兰亭”。

  引出课题——咫尺千里--山水画

  三、讲授新课:

  1、欣赏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1)欣赏并讨论:《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和我们平时欣赏到的的风景画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

  教师小结:视线的移动,画家是在行走中看到每座山的样貌,不是固定在南楼一个位置画的,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中国山水画家很多时候是凭着目识心记,融入了一些主观的因素来创作的,西方画家一般是对景写生如实描绘。

  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不同之处: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西方绘画则焦点透视。

  (2)欣赏并讨论:《富春山居图》的空间追求---咫尺千里。教师小结:尽管中国古代画家融入了许多主观因素,但是山

  与山的关系,比如山的前后、远近、大小比例是符合现实关系的。我们再看《富春山居图》的尺幅,高33厘米,却给我们空间很大很远,这就是古代山水画的空间追求--咫尺千里。

  古代山水画家把画中的空间关系归纳为“远”。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宋代 郭熙《林泉高致》

  由此,衍生出古代山水画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

  (3)欣赏五代时期山水画家作品:董源《潇湘图》、关仝《万壑松风图》、巨然《秋山问道图》、荆浩《匡庐图》。

  学生讨论交流其空间关系。

  教师小结:高远是一种由下而上高山仰止的感觉,深远是由山前到山后一重一重的层次感觉,平远是由近山望远山辽阔旷远的感觉。

  董源《潇湘图》是平远,关仝《万壑松风图》是深远,巨然《秋山问道图》是高远,荆浩《匡庐图》是高远、深远、平远,学生答案多元。

  3、欣赏作品,感受古代山水画的笔墨表现

  刚才我们远观其势,下面我们走近作品欣赏,近观这幅作品,画面都描绘了山水、树、房屋和人等。

  (1)笔墨之美

  链接皴法知识点,皴:山水画画山、石、树时,勾出其轮廓后,再用干、湿不同的笔墨画出山体、石、树的纹理,增强其质感。

  学生比较《富春山居图》中山的纹理和现实中山的纹理对照,感受《富春山居图》中山的皴法表现。

  教师小结:《富春山居图》的皴法被称为披麻皴,它的命名也是源于生活的,它源于蓑衣的纹理,所以称为披麻皴。画家是观察和感受自然中山的纹理描绘出来的,表现了这里山石松软湿润的质地。可见,艺术源于生活。

  欣赏宋代马远《踏歌图》中山的斧劈皴法、元代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中用荷叶皴等。

  引导学生画家在表现皴法过程中形成了山水画的笔墨之美。

  欣赏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到线条的洒脱、简练,墨色的淡雅、平淡。

  (2)意境美

  播放视频,在音乐中再赏《富春山居图》,感受辽阔、宁静的感觉。

  教师小结:这就是山水画的意境。有的人观山水会感悟到“生命的生生不息”,有的人感悟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文人人格”,有的人感悟到“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终极关怀”,这些都是意境。画家感悟自然,然后寄情山水,在绘画中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课堂练习:

  运用所学知识,用所给素材,来尝试组合一幅山水画,来体验山水画三远法的空间关系。

  五、课堂小结:

  六、拓展延伸:

  鉴赏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1)了解《千里江山图》的类别及特点。

  (2)比较《千里江山图》与《富春山居图》的意境。

1教资面试大礼包.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