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考点知识整理(9)

2017年01月12日 15:09:07
来源:www.kuke99.com
浏览量:1787

第八章 课程

一.课程

(一)课程的三种涵义:

I.课程是知识

表现:学科课程

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都应该从相应的学科中精心选择,而且应该按照学生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

基本特点:

课程体系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进行组织;

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表现;

课程是既定、先验、静态的;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学习者服从于课程。

II.课程是经验

课程就是学习者本身获得的某种性质或形态的经验

基本特点:

强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设计课程;

强调课程与学生的个人的经验相联系、相结合;

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强调学生对课程的参与与组织。

III.课程是活动

课程是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基本观点:

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

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

强调活动的完整性、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重视学习者与课程因素的关系

对课程涵义的反思

1.课程重心的转移 教师“教什么” 学生“学到了什么”

2.课程视野的拓展 学科知识 个人经验 有计划的活动

3.课程焦点的调整 关注“结果” 关注“过程和结果”

4.课程范围的延伸 显形课程 显形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整合

5.课程构成的扩充 教材 教材、教师、学生、环境的整合

 

 

(三)课程的概念:

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二.课程的理论基础:

a.课程论和哲学

b.课程论和心理学: 1.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亚里士多德

2.真正为课程论建立心理学基础的是赫尔巴特

三、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1.两种课程目标:a.课程应该给予学生间接经验 学科课程

b.课程应该给予学生直接经验 活动课程

2.对间接经验的认识:a.优点:①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③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时间和速度

b.缺点:①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缺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知识的获得与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同步

3.对直接经验的认识:a.优点: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b.缺点:学生难以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

4.如何对待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以间接经验为主,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二)知识和能力

1.两种课程目标:a.课程应该传授学生实用知识 实质教育

b.课程应该发展学生各种能力 形式教育

2.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a.联系: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 知识是能力提高和形成的基础

b.独立性:知识的积累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提高

3.如何对待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

通过建立不同的学习方式,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统一起来。

(三)分科和综合

1.两种基本的认识方式:a.分析 注重探究事物自身的特征

b.综合 强调探究事物之间的联系

2.如何对待分析和综合的关系?

a.从思维结构上,包含了分析和综合才是合理的;

b.从课程结构上,包含了分科和综合才是全面的。

 

 

(四)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1.人文主义课程的特点:a.课程目的上,崇尚个性和人的和谐发展。

b.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

c.课程实施中,充分尊重儿童。

2.科学主义课程的特点:a.课程目的上,强调科学的价值和力量

b.课程内容上,提倡科学知识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

c.课程实施中,讲究科学的方法和形式。

3.如何对待人文和科学的关系?

既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又提倡尊重学生和重视个性发展的人文精神。

四、课程的一般范畴

(一)课程目标

1. 垂直分类(了解):教育目的、学科目标、课程目标

2.水平研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二)课程内容

课程的全部问题是内容问题

对课程内容的不同主张最集中地决定于对课程本质的认识。

(三)课程结构:1.课程的一般结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2. 一般结构的不同存在形式:a.以统一要求为特点的存在方式

b.以多样化为特点的存在方式

3. 一般结构的发展变化: a.在统一的基础上增加了灵活性

b.在多样化基础上增加调控

4. 课程的其他结构: a.学习者的不同学习方式是课程结构的基础。

b.建立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相适应的课程结构:

c.主题、任务、评价标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