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升本语文作文素材汇总

2023年09月11日 11:27:44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711

  目录

  一、努力/勤奋

  二、毅力/坚持

  三、积累的作用

  四、教育的意义

  五、乐观/对生活的态度

  六、成功与坚持(生态保护)

  七、关于权力

  八、珍惜时间

  九、对事业的执著

  十、勤奋与学问 探索与追求(治学态度)

  十一、个人与集体(合作)

  十二、对待历史的态度

  十三、质变/量变

  十四、自信

  十五、实践十六、教育的方式(呵护梦想)

  十七、习惯的作用

  十八、规律十九、人生的目标

  二十、思考的作用

  二十一、创新/智慧二十二、关于失败

  二十三、转化思维

  一、努力/勤奋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余光中你努力的程度,决定了你未来的高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三无教授屠呦呦靠坚守获得诺贝尔奖】出生于1930年的屠呦呦教授,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治疗疟疾的药品,美国专家筛选了几十万种药品,都不见疗效,屠教授相信中医中药的博大精深,遍读古方,最终找到了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成功挽救了全世界几百万人的生命。【拓展】屠呦呦教授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被称为“三无教授”即:没有留洋背景、没有博士学位、没有院士头衔,但就是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研究出了青蒿素;为了验证其疗效,不惜亲自试服,以致患上肝炎。“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这是她名字的出处

  【鹿晗有舍才有得】2010年鹿晗在韩国的明洞逛街时,成为SM(这名有点怪)公司的“实习生”,但条件苛刻:没有工资、戒除烟酒、不能谈恋爱、不能私自演出、不能见父母、限制饮食以控制体形、每天练习语言,但他还是坚持下来,成为新一代偶像【解析】#鹿晗# 说:“没有遍体鳞伤,哪能活得漂亮?”事实也确实如此,在SM魔鬼训练期间,晚上8点至12点练舞蹈,老师的量化方法就是跳完舞后,把衣服拧干,汗水能装满半只小桶才能过关。终于凤凰涅槃,EXO组建,他集主唱、领舞、门面多个担当于一身。

  【范曾病中作画】著名画家范曾,出生于江苏省的书香之家,他从小爱好画画,对其他科目无甚兴趣,顽皮的他经常在代数书的空白处画小人,,连起来便成了动画,小孩吃包子、踢足球、推磨,惟妙惟肖。1955年,考上南开大学历史系,最后却毛遂自荐去了中央美术学院学画画。【解析】1979年范曾身染重病,随时有休克的危险。他却没有沉沦,在病床上创作《鲁迅小说插图集》,共44张,还写了一篇5000字的论文,开刀手术前,为了不影响创作,他要求把输液针扎在脚踝处,忍痛工作。——范曾说:“我本想以此书向人类告别,今天,却成了艺术生命的新起点。”

  【罗丹学画】著名艺术家罗丹出生于1840年,因为家境贫寒,只能就读于一所宗教学校,学校里主要教授神学、算术和拉丁文,画画却被视为末流,学校禁止学习。一次小罗丹画了一幅罗马帝国的地图,老师用戒尺狠狠地打了他的手,以致一个星期不敢拿笔。第二次抓住他画画时,用鞭子狠狠地抽了他一顿。【解析】14岁时为了学画,罗丹又挨了父亲一顿皮带,还是母亲的坚持,他才能去学习工艺美术临摹到达·芬奇、提香、伦勃朗和米开朗基罗等大家的作品,最终成才。——傅雷说:“罗丹的创作,思考人间的疾苦,歌颂人的创造力、人的尊严和为维护它而付出的代价。”

  【作家毛姆招成功之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人”,其作品《人性的枷锁》、《刀锋》和《月亮和六便士》,脍炙人口。1892,他进入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后来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但很快他就弃医从文。但之后10年,籍籍无名。1907年,写了一部《弗雷德里克夫人》。【拓展】《弗雷德里克夫人》写完后,接连联系了18个剧院都被拒绝,直到皇家宫廷剧院突发状况,临时空出了星期六的档期,才得以上演,结果一炮而红,连续演了一年多,毛姆也一夜成名。他擅长写这类都市戏,经常“五天就精辟出一幕戏”,他原本无人问津的本子也一抢而光。

  【瘫痪工程师造就布鲁克林大桥】1883年,工程师罗布林开始设计这座大桥,他的儿子华盛顿也积极支持父亲的做法,但大桥开始才几个月,就发生了空难性的事故,罗布林丧生,华盛顿大脑严重受伤,无法讲话不能走路。只能通过敲击手指与其妻子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把建造大桥的意图转达给在建桥的工程师们。【拓展】整整十三年,华盛顿用一根手指发号施令,直到雄伟的布鲁克林大桥落成。此桥现在已经成为纽约的地标,在电影《哥斯拉》《蜘蛛侠》等中,都能看到它。而华盛顿不畏艰难,勇于战胜精神也与大桥同在。

  【王力自学成才】学古文很多人胜过王力先生的《古汉语词典》,王先生小学毕业后即辍学,却坚持自学,16岁时成为博白高等小学国文教员。20岁时,王力成为当地一个大家族的家庭教师,因其家族藏书甚丰,他得以在这里博览群书,为将来的国学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解析】只有高小学历的王力,靠十年自学考上大学,两年后又跻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会讲33种方言的赵元任教授,但王力绝非只研究汉语文法,他还翻译了大量外语著作,精通法语,能阅读英语、俄语笔越南语。耄耋之年,他照旧每天工作8小时,用毛笔撰写两三千字,直到去世前。

  【俞敏洪的三次高考】第一次高考失利,俞敏洪选择回家干农活。后来,到大队学校里去当代课老师,边代课边复习,但又一次失利。再次复读他拼命学习,早上晨读,晚上熄灯后还打着手电背单词。春节前,俞敏洪成绩倒数10名,寒假一周假期,他把几十篇课文背得滚瓜烂熟,3月份就成了全班第一。【解析】1980年高考,两个小时的英语考试,俞敏洪只用了40分钟就答完交卷,出场后被老师迎面抽了一耳光,说:今年就你一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让你自己给毁了。但成绩出来后,俞敏洪最终以387分(超出北大分数线7分)考上北大。

  【林肯自学成才】林肯在一次演说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和弟弟耕地,那匹马却很懒,所以效率很低。过了一会儿,忽然那马拼命拉起犁来,林肯还要快跑才追得上它,到地头时才发现马的屁股上有一只大马蝇在叮它,马受疼所以死命干活,林肯刚要弄死它,弟弟却制止了他:要是弄死它,马还会卖力吗?【拓展】出身贫寒,《林肯传》中说他“在几乎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学会了写字、讲故事和许多科学知识”,“从一个凭着一双有力的手吃饭的樵夫而成为一家店铺的伙计,躺在柜台上学习法律和方法”,“在旅馆的床上读书到深夜,终于敲开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的大门”。#最新作文素材#

  【路遥用生命去创作】在写作《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遥为了把握1975至1985年的脉络,他找来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订本。“房间里顿时堆起了一座又一座‘山’。”因为逐页翻看工作量巨大,手指被磨得露出毛细管,就用手的后掌继续翻阅。【解析】为了积累素材,路遥走访了大量的乡村集市、工矿企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以他弟弟在煤矿的大量工作经历来塑造孙少平,同时还注意了什么季节有什么作物、基至哪种野草,最后他决定到一个煤矿去写初稿,并带去了两大箱资料和书籍、十几条香烟和两罐咖啡。

  二、毅力/坚持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素材: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分析:语言大师候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无腿飞行将军素材: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话题:“真正的残废”“毅力”名言: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话题:“挫折与成功”“坚守与放弃”

  三、积累的作用

  话题:“读书与作文”“积累的重要”巴金背书素材: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几部书了,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分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要奇怪为什么看书多的人文章就是高人一等,巴金老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四、教育的意义/素质教育

  话题:“观察与思考”“素质教育”泰国普吉岛流传着一个女孩的故事。当海啸来临之际,10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首先发现了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她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并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的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时,海啸便无情地吞没了这片海滩。分析:蒂利角度:知识如何才能转化为行动,并产生力量;感谢蒂利的父母角度: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予以压制。

  五、乐观/对生活态度

  话题:“学会克制”“习惯”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凡·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里,他陷在巨大的恐惧之中。颤巍巍的铁索嘎嘎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凡·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分析: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乐观1.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汪曾祺2.你的心态决定了你所看到的风景。3.身处黑暗,也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为自己留出一方天地,向阳而生。

  六、生态保护

  话题:“奇迹”“成功与坚持”牛玉琴的“绿色奇迹”1993年的一天,联合国粮食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中国的一位农村妇女牛玉琴,这一年只有三个人获此殊荣。1995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他因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他们付出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使1.7万亩沙荒地披上了绿装。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7000元,盖起一座小学。她从丈夫与自己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她的行为感动了一位港商,这位港商悄悄留下5.5万元赞助这所小学改建校舍,却没有留下名字。人们称颂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分析:牛玉琴的事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改变生存现状的决心和成果。奇迹的产生,没有艰苦卓绝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七、社会治理/政治思路

  话题:“为官与为民”“关于权力的看法”拉纤县令何易于唐人孙樵写过一篇《书何易于》的文章。说的是:四川有一太守,喜游山玩水。一日,他泛舟宜昌县时,因船大水小,屡屡搁浅,便令县里派农夫拉纤。无意间,这太守发现纤夫中有一白面书生 ,就问是何人,那人答道:“下官是宜昌县令何易于,因春耕时节,农夫忙甚,抽人不易,故下官也来充一名纤夫。”太守听了,羞愧难当。何易于平日勤政爱民,穷苦百姓无钱办丧事,他拿奉银赠与;见到老弱病残等来官仓还粮,每每邀之进餐;自己的随从,不过两三人。因此,三年内把宜昌治理得“狱无系民,民不知役”。孙樵在《书何易于》中说,何虽“不得志与生时,必将传名于死后。”果然,《新唐书》把他作为廉吏为之立了传。分析:做官必须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老百姓需要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县令”像何易于一样为民“拉纤”。

  八、珍惜时间

  话题:“对生命的态度”“珍惜时间”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 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他说,这是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分析:以上两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要珍惜时间把一天的时间合理分配,对时间要有紧迫感,从某种意义上讲,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

  九、热爱理想

  话题:“对事业的执著”“生命的意义”“用生命做一次试验”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巴斯德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当他来到港口时,检疫人员坚持不让他上船。巴斯德恳求说:“请宽恕一个学者追求科学的热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检疫人员。正是靠这种执著的精神,巴斯德才在传染病研究上取得了惊人的科学成就。分析:对科学的执着超过了对生命的热爱——正是因为有巴斯德这种奋不顾身的精神,才有了今日医学的繁荣景象。

  十、治学态度

  话题:“探索与追求”“勤奋与学问”治学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文学小言》一文中,王国维又把这三种境界说成“三种之阶级”。并说:“未有不越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王国维所引词句第一为晏殊《蝶恋花》,第二为柳永《蝶恋花》,第三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分析:第一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也不后悔;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十一、个人与集体

  话题:“教育的目的”“个人与集体”日本的“菠菜原则”日本人饭桌上是少不了菠菜的,他们甚至把一种企业组织原则称为“菠菜原则”。这个原则由三个基本点组成,即“报告”、“联络”、“沟通”。““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原则,任何一个雇员,从部长到社长,无一例外都需执行这条原则。所谓报告,就是把自己工作的进展状况随时通知同事,比如出差回到公司,一定要将所见所闻汇报;外出的收获,一定要让全体同事分享。联络,就是把自己目前遇到的问题通知有关同事,如上班路上遇到堵车可能迟到,你得打电话告诉同事你何时能到公司。沟通,是工作遇到问题时,一定要找同事或上司咨询,以集体智慧予以解决。“菠菜原则”说的就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性原则。日本的这种原则是其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的产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协调性的人。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民。这种国民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分析: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那么,个人就应该与整个社会融洽相处。这样全体国民才有共同的向心力,这就是日本的教育特点。

  #合作1.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志》2.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3.合作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懂得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十二、对待历史态度

  话题:“正视历史”“勇气”“历史与现实”勃兰特下跪和日本的无赖德国、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许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波兰牺牲了600万人,中国则是3500万人。1970年12月7日,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他在给无名烈士墓和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献花圈时,竟当着成千上万人的面,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举世为之感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的某些政治家不愿正视历史。 1995年6月,日本众议院通过的《不战决议》中,连最起码的道歉与侵略都不提,仅仅表示对所谓“可能采取了的”“类似侵略的行动”进行所谓的反省。就这样一个不合格的“决议”,在日本众议院511名议员中只有230人投赞成票;有的人甚至胡说什么所有亚洲国家都“托了这场战争的福”。这种无耻的行径值得世人警惕。分析:面对同一段历史,德国勇于认错而赢得了国际上的尊重。反观日本,不但没有认识自己的罪行,而且还企图篡改历史教科书,以此来掩盖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其结果只能是孤立于国际社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唾骂!

  十三、质变/量变“秃头论证”哲学上有“秃头论证”的理论,它有这样的问题: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成为秃头的界限是头发一万根?一百根?十根?一根?一根也没有?无法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头发还剩下一百根,十根时,人们早已毫不迟疑地公认其为秃头了。突变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发生的,当你惊觉时,事物的性质早巳走到了反面。

  我们的环境变化也是如此。森林正在减少,能在旷野见到零星的树木却再也见不到森林的情景即将发生;动物正在消亡,能在动物园中见到狮虎豹象却再也见不到野兽的情景悄然来临;空气、水质正在恶化,臭氧层空洞正在扩大……也许,在21世纪20、或50、或80年代,地球人蓦然回首,才体味到生活已万事全非。

  量变引起质变:道理论证: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事实举例论据:1、陈景润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等六门语言。学习这些外语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陈景润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他终于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发表的论文,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2、我国综合格斗运动员张伟丽,从幼儿园体育老师到世界冠军,张伟丽一路走来,做到了全情的投入、准备与付出。得到UFC的邀请一直张伟丽的梦想,可是当时她和她的团队都认为张伟丽自己还不够成熟,所以选择继续蛰伏苦练。张伟丽认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所有付出的一切,伤病,康复,疼痛,泪水,都是为了擂台上的那几分钟。经过不断的努力,张伟丽的技术从量变到质变,2019年8月31日拿下UFC女子草量级冠军金腰带,成为UFC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冠军。

  3、王羲之七岁开始练习书法,并达到痴迷的程度,为练好字他常常废寝忘食,异常刻苦。每次练完字,他都把毛笔在水池里洗一下,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说的就是他洗笔的时候,把这个池水都染黑了。王羲之几十年来锲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从量变到质变,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誉为“书圣”。

  十四、自信

  “自我暗示实验”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年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的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三位老师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被刻意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取的最普通的学生。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这时校长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出的普通老师罢了。这个结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这三位老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并且学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卖力气,结果肯定非常好了。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面对挑战时,你不妨告诉自己:我就是最优秀和最聪明的。

  十五、实践1.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鲁迅2.理想自然是可贵的,但能否脚踏实地走下去才是重中之重。3.人人都是“梦想家”,却并非人人都是“实践者”。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任何事情,只是想想、说说,却不去付诸行动,根本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所以说实践(即行动)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也是检验理想的惟一标准。这个话题说来很大,其实可以把它变小,小中见大,由此及彼。根据自身的经验,从小处着手,探讨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实践导向成功的必然性。不吃黄连,怎么知道它是苦的呢?凡事要想成功,就得学会动手,只要勤学苦练多动手,就会无限接近成功。1.彭德怀种小麦的故事: 大意是当时浮夸风盛行,都说亩产过万斤等等。彭德怀却找了两分地,精耕细作,连鸟都不让叼。到最后得出结论,亩产也就1千斤,2千斤顶天。这在当时就是真知,全国都在浮夸的气氛下,像他这样清醒的人不多。2.毛泽东将共产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从实践中反思中国革命抛弃苏联的城市包围农村理论,发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战法等。3.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古称摄山,今栖霞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因此,《本草纲目》在临床治疗方面亦有伋高的参考价值。4.爱迪生为了科学实验的成功,不是终日埋头苦读,而是夜以继日地不断实践。为了实践,硫酸差点毁了他的眼睛,强大的电流险些要了他的命。但他仍孜孜不倦地为科学事业奋斗着,最终造福于人类。5.居里夫妇不顾生命危险,坚持在强辐射的化学药品中奋战。为了提炼钋,他们投注了大量心血,日夜不停地进行实践。提炼成功后,他们放弃了专利权,放弃了一笔巨额报酬,又向更新的科学高峰迈进——发现一种新物质——镭。为了发现镭,他们又投注了全部精力。四年来,他们不惜每天加热搅拌20多公斤的铀矿渣来逐层提炼镭,不惜在强大辐射的环境中工作,而期间的艰辛又差点让他们命丧黄泉。经过1350个日夜苦战后,他们终于从8吨沥青铀矿残渣中提炼出来1克(八百万分之一)的镭,为4年的科学苦役画上个大大的感叹号。

  十六、教育方式 话题:“呵护梦想”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个年轻的母亲正在厨房里洗碗,她才几岁的小儿子独自在洒满月光的后院玩耍。年轻的母亲不断听到儿子蹦蹦跳跳的声音,感到很奇怪,便大声问他在干什么。天真无邪的儿子也大声回答:“妈妈,我想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位母亲并没有像其他的父母一样责怪儿子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瞎想,而是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呀!”这个小孩长大以后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他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登上月球的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对于一个未成年却充满想像力的孩子,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预测他将通过何种方式、何种途径去实现未来的人生价值,获取属于他的成功。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鼓励,再鼓励,只要是积极的、向上的、生动的就去鼓励,剩下的一切都交还给他自己——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他往往能在“不可能”或“不大可能”中找到可以献身的东西,并能在造福于人类的事业中达到一个光辉的顶点!

  十七、习惯的作用 习惯主宰人生亚历山大帝王图书馆发生火灾的时候,馆里所藏图书被焚烧殆尽,但有一本不是很贵重的书得以幸免。有一个能识几个字的穷人,花了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书本身不是很有意思,但书页里面却藏着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一张薄薄的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铁成金石的秘密。所谓点铁成金石,是一块小圆石,能把任何普通的金属变成纯金。小纸片上写着:这块奇石在黑海边可以找到,但是奇石的外观跟海边成千上万的石头没什么两样。谜底在于:奇石摸起来是温的,而普通的石头摸起来是冰凉的。这个穷人于是变卖了家当,带着简单的行囊,露宿于黑海岸边,开始寻找点铁成金石。他知道,如果他把捡起来的冰凉的石头随手就扔掉的话,那么他可能会重复地捡到已经摸过的石头,而无法辨认真正的奇石。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每当捡起一块冰凉的石头,他就往海里扔。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他还是没找到那块奇石。但是,他不气馁,继续捡起石头,扔石头……没完没了。有一天早上他捡起一块石头,一摸,是温的!他仍然随手扔到海里,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往海里扔石头的习惯。这个扔石头的动作太具习惯性了,以至于当他梦寐以求、苦苦寻觅的奇石出现时,他仍然习惯地将它扔到海里。“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的话令人深思。 【启示】我们身上那些坏的习惯,如果我们不狠下决心下大力气改掉,它们就很可能会影响我们事业的发展。

  十八、规律1.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张居正《论时政疏》2.我们往往只欣赏自然,很少考虑与自然共生存。——王尔德3.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埃斯库罗斯

  【名言警句】

  1.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2.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爱因斯坦

  3.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会一部学说。——李四光

  4.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达尔文

  【运用思路】

  人类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获得人类在地球村永久、幸福地生活的权利。不仅如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群体间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和谐相处。

  【精彩素材1】

  学者的呼吁

  素有“冠状病毒之父”之称的台湾学者赖明诏表示,大部分的病毒,都是由动物传给人类,例如艾滋病毒是从猴子身上跳到人类的身上,依波拉病毒也是相同,唯独天花病毒,只有人类身上才有。其他病毒从动物身上传给人类后,经过基因突变,人类便受到感染,且极难治愈,造成很高的死亡率。

  其实病毒比病毒学家还聪明,他指出,因为病毒在动物身上,人若不和动物接触自然没事,但因为人口太多,与动物接触频繁后,病毒自然会产生突变能力,适应不同环境,感染人类后继续繁殖,引起重大疾病,再经由人与人接触再彼此传染,最后引发大流行。

  在这场人和细菌病毒的战争中,他认为人类赢不了病毒或细菌,他说,人类发明抗生素药物,又滥用抗生素,细菌产生抗药性反而愈来愈壮大;人类开发环境,侵扰大自然,病毒的反噬永无止境。人类要学着与病毒和平共存,不要去侵犯自然界,就能相安无事。

  【素材点拨】

  在日趋复杂的世界,人类只有学会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才能相安无事。学者赖明诏的研究结论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

  十九、人生的目标

  话题:“目标”在英国伦敦,一位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他的一条腿患上了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起路来都很困难,可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信念,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瞩目的壮举:19岁时,他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21岁时,他登上了阿尔卑斯山;22岁时,他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他登上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然而,就在他28岁这年的秋天,却突然在寓所里自杀了。功成名就的他,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有记者了解到,在他11岁时,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不幸遭遇雪崩双双遇难。父母临行前,留给了年幼的斯尔曼一份遗嘱,希望他能像父母一样,一座接一座地登上世界著名的高山。在遗嘱中,父母列举了一些高山的名单:喜马拉雅山、乞力马扎罗山、阿尔卑斯山……年幼的斯尔曼,把父母的遗嘱作为他人生奋斗的目标,当他全部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奈和绝望。在他自杀现场,人们看到了斯尔曼留下的痛苦遗言:“这些年来,作为一个残疾人创造了那么多征服世界著名高山的壮举,那都是父母的遗嘱给了我生命的一种信念。如今,当我攀登了那些高山之后,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斯尔曼因失去人生的目标,而失去了人生的全部。我想,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不断实现人生的目标,更在于不断提升人生的目标。

  二十、思考的作用

  “被斥责的勤奋”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居然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勤奋的学生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大师是在传授真经啊。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中,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思维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最终一无所获。如果说智慧是创造的源泉,那思考便是智慧的起点。

  二十一、创新/智慧

  话题:“一加一可以大于二”一个犹太人如此教导儿子:“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1加1等于2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大于2。”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而产生的大堆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人应标,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犹太人的儿子当时正在法国旅行,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终止了休假,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一言不发,立即与政府部门签下了协议。消息传开后,纽约的许多运输公司都在偷偷发笑,他的许多同僚也认为废料回收吃力不讨好,能回收的资源价值也实在有限,这一举动实乃愚蠢之极。当这些人在看笑话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旧木料则加工成底座,废铜、废铝的边角料则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他甚至把从女神像身上扫下来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这些废铜、边角料、灰尘都以高出它们原来价值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卖出,且供不应求。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商业化的社会永无等式可言,当你抱怨生意难做时,也许有人正在点钞票而累得气喘吁吁。这里面的奥妙在于:你认为1加1等于2,而他则坚持1加1可以大于2。话题:“宽容”“对待创新的态度”十英镑的遗憾蒸气机之于世界的作用是划时代的。有了它,大规模的机器便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正是由于蒸气机的出现,才导致了大工业时代的开始。“1789年”,瓦特专利说明书上的这个时间是人们公认的蒸汽时代的元年。然而,这个时间本应该被提前。如果当时能有一位稍许宽容的绅士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在1689年便拥有初步实用化的蒸汽机技术。因为在这一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可以进行演示的蒸汽机。这位谨慎而又贫困的先生虔诚地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区区10英镑的研究经费,用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发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学会认为为一个天真的想法提供资金,简直是对经费的随意挥霍,于是提出了一个探索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实验必须保证成功!正是由于宽容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失去了,失误甚至错误中蕴含着的潜在价值遭到漠视,成功的机会便被无情地剥夺了。分析:我们的确应该在宽容这个问题上多一些反思。宽容的美德有利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价值的体现。话题:“宽容”“交流与沟通”“培植与扼杀”

  二十二、关于失败

  话题:失败是最好的指南针一个探险家出发去北极,最后却到了南极。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时,他说:“我带的是指南针,找不到北极。”对方说:“怎么可能呢?南极的对面不就是北极吗?转过身就可以了。”成功和失败本是同一片旷野,它是会令你溺水的深潭,也是能为你解渴的甘泉。 谁能一开始便明察秋毫,寻觅到那通往柳暗花明的小径?必得经历失败,把所有不可能的假货、貌似合理的幻想一一排除,剩下的才会是唯一的正确。当我们在生活中一次次被撞得晕头转向、头破血流的时候,失败是最好的指南针,以它恒久不变的指针说着错误的方向,并提示我们:转过方向去,对面便是成功。

  二十三、转化思维

  话题:“转化思维天地宽”在德国,有一个造纸工人在生产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废纸。因而,他被老板解雇。正在他灰心丧气、愁眉不展时,他的一位朋友劝他:“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你不妨变换一种思路看看,也许从错误中找到有用的东西来。”于是,他发现,这批纸的吸水性能相当好,可以吸干家庭器具上的水分。接着,他把纸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去卖,竟然十分畅销。后来,他申请了专利,独家生产吸水纸发了大财。

  #写在最后: 作文不要怕没内容写、也可旧材新用↓ 平时看到好的句子也可摘抄下来。

  他不惧前路艰难,毅然选择艺术;他不怕枯燥乏味,日复一日练习绘画;他坚持不懈,终使《蒙娜丽莎》流传于世。他就是达·芬奇,凭借对梦想的热爱与坚持,赢得鲜花与掌声。(达·芬奇是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我们可能从小到大都在用,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个例子不够好、不能再用。只需要转变思路,将其化整为零,就是一段很好的作文素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