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专升本考点解析

2023年08月31日 13:52:37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66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著名的中秋词,也是苏轼豪放词的一篇代表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唐宋八大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著名的作品有《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浪漫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与哲理趣味相结合。

  表现作者出世与入世矛盾的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阐述人生哲理的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的句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