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福建专升本公办学校名额

2022年08月10日 15:53:29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1867

  福建商学院(公办)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公办)

  闽江学院(公办)

  福建江夏学院(公办)

  福建工程学院(公办)

  福建中医药大学(公办)

  泉州师范学院(公办)

  厦门理工学院(公办)

  厦门医学院(公办)

  宁德师范学院(公办)

  龙岩学院(公办)

  三明学院(公办)

  武夷学院(公办)

  莆田学院(公办)

  福建商学院

  学校简介

  福建商学院坐落于拥有海滨城市、山水城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市,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商”为名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6年晚清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官立商业学堂”和爱国侨领黄乃裳创办的“福州青年会书院”。现有鼓楼、连江、马尾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

  历经百年春秋,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十多万名商贸类专业人才,为福建省经贸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批校友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担任重要职务,一大批校友创办的大中型商贸企业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学校社会声誉斐然,被誉为“闽商摇篮”“外贸摇篮”。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学校概况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Fujian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是经教育部批准、在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基础上设置、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本科高校,已有20年本科办学实践,主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师资,是福建省唯一一所定位培养职教师资的高校。学校位于福建东部沿海,坐落在千年古邑、新兴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全国著名侨乡——福清市区,是福建省第一届、第二届“文明校园”,入选福建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与福清市人民政府、厦门市教育局、三明市教育局合作共建附属职校3所、附属中学1所、附属小学1所。

  学校规模:现有五马山校区和石竹山校区,校园占地748亩。设有12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含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硕士学位培育学科,6个硕士生联培项目,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9000人。

  闽江学院

  学校简介

  闽江学院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1984年创办的闽江职业大学(含2001年并入的福州工艺美术学校),2010年,爱国华侨蔡继琨先生创办的福建音乐学院并入闽江学院。学校现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学校拥有光荣的历史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1990年6月至1996年5月),亲自为学校改革发展把方向、谋规划、做决策、解难题、办实事,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倡导“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30多年来,他始终关心关怀学校发展,2008年学校50周年校庆、2018年学校60周年校庆,他都在百忙之中发来贺信;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学校考察调研,与师生亲切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福建江夏学院

  学校简介

  福建江夏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由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于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学校校园规划面积1388.4亩,主校区坐落在福州地区大学城新校区,校区建设得到世纪金源集团的捐助。“十三五”以来,学校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先后获得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5A级平安校园、平安单位、文明校园、五一劳动奖状、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称号。进入“十四五”,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加快推进福州地区大学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把学校纳入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计划。

  学校现有13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44个本科专业,涵盖22个一级学科和经、管、法、文、理、工、艺等7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1.5万人,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现有专任教师总数822人,高级职称389人、占比47.32%,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736人、占比89.53%,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61.1%,省级教学科研团队6个,各类高层次拔尖人才43人次,全国优秀教师2人,获省级表彰17人次。

我要提问
0 /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