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大学语文》文章解析

2018年11月23日 10:46:14
来源:https://www.kuke99.com
浏览量:3013

  今天库课网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专升本大学语文的文章以及每篇文章的解析,正在备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科目的童鞋们,一起来复习下。关注库课网校考试资讯频道,了解更多专升本考试动态,如有问题,可在线咨询我们。

  一、《庄子•养生主》

  1. 论点:臣之所好者道也。 论证方法:类比法

  2. 主旨:通过对庖丁对解牛之道的论述,阐明作者“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表达作者无为而治的思想。

  3.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表现出庖丁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4. “沭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小心谨慎的心理。

  5. 庖丁解牛用了3处“对比论证”:①、始臣之解牛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开始解牛和现在解牛的情况作对比);

  ②、良庖岁更刀,割也„而刀刃若发于硎(把自己和良庖、族庖作对比);

  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把骨头间的缝隙大小和刀刃的厚度作对比)

  【注释】

  沭然:警惕的样子。 如土委.地:散布。 善.刀而藏之:擦拭。 因.其固然:依照。 硎:磨刀石

  二、《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1. 题材:议论文、奏疏

  2. 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积聚君王的恩德和道义。)

  3. 背景:唐代兴盛佛教道教,大兴土木。

  4. 本文运用“纵贯式结构(先是隐喻立论,阐明观点,再用比较的方法凸显君王不积累德义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治国之道。)”——作用: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文理清晰。

  5.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第一段/增强文章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和比较论证(第二段/事实论据)

  6.魏徵“谏”的艺术体现在: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复杂的治国之道变得浅显易懂;②、贬低自己,抬高对方;③、运用对比;④、最后指出治国之道。

  【注释】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治理。

  傲物:瞧不起人。

  黜恶:除去邪恶。

  简能:选择有才能的人。

  亏:有损于

  三、《桥的运动》茅以升

  1. 题材:抽象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

  2. 结构:“总——分——总”的关系

  3. 说明中心:桥的小动、微动分秒不停。

  4. 文章开头用“尾生的故事”出自《史记•苏秦列传》。引用说明,增强文章趣味性。 5. 文章结尾用“恩格斯说„”为引用说明,增强文章说明的可信性。

  6. 全文有出现3出定义说明:①、平衡就是矛盾的统一;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③、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主旨)

  7. 文章还使用论比喻说明方(桥的变形/板凳的脚)和列举说明(重车疾行风吹雨打/震动、摆动、蠕动),在讲述桥的动平衡原理时用诠释说明。

  四、《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全诗主旨:①、对时光流逝的感慨;②、对人才的渴求;③、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2. 本诗主要艺术特点:引用《诗经》的成句,运用典故(《史记》)和比兴手法。

  3.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兴的手法把作者感时伤事,爱惜人才,广罗人才之心表现得含蓄。

  4. 两处比喻“月光”“乌鹊”是否矛盾——所指对象都是贤才,一如月光,一如乌鹊,但前后并不矛盾。因为前者从贤才的才质着眼,后者从贤才的处境落笔,变化中显现出诗人用意的准确。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部分省份发布专升本报名时间了,没有发布报名时间的省份,依然要加油复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