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招教心理学必考人物:埃里克森心理学理论(完整版免费下载)

2022年11月22日 11:11:39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1631

23年免费备考资料领取>>>

①【教师招聘】23年教师招聘上岸计划:心理学通关500题

【免费领取】2023年教师招聘上岸计划:教综易混考点1000题


  埃里克森

  1.人物介绍

  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2.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

  (1)婴儿前期(0~1.5岁)—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

  婴儿在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如果父母或照料者给予婴儿适当的、稳定的与不间断的关切、照顾、哺育与抚摸,婴儿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感,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可信赖的地方,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

👉点击免费下载:教育基础必考人物&理论汇总.pdf (2.41 M)

  (2)婴儿后期(1.5~3岁)—自主感对羞怯和疑虑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即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性格;反之,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随之产生一种羞耻感。

  (3)幼儿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即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此时如果父母或教师对儿童遇到的问题耐心听取,细心回答,对儿童的建议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妥善的处理,则儿童不仅发展了主动性,还能培养其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笑儿童的活动,儿童就会对自己的活动产生内疚感。有时,当儿童的主动性与别人的主动性产生冲突时,也有可能引发内疚感,

  (4)童年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即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此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已进人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带来的师长的认可与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本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放惠、耐心,宿于指导的教师有可能使具有自事感的学生重新获得勤奋感。

  (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即建立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地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友爱亲密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所面临的发展任务及所需要的支持帮助,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冲突,从而采取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在学校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6~12岁),中学生正处于第五阶段(12~18岁),作为教师,不仅要帮助小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的危机,还要帮助中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危机,青少年想被看作一个成人,他们一般愿意以类似成人的行为作出反应,这一原理意味在:①绝不应该把中学生当作“孩子”看待。②绝不应在其它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③给以明确的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④注意同伴之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