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招教教育学必考人物:老子和庄子教育思想理论(完整版免费下载)

2022年11月21日 17:09:17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913

23年免费备考资料领取>>>

①【教师招聘】23年教师招聘上岸计划:心理学通关500题

【免费领取】2023年教师招聘上岸计划:教综易混考点1000题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或字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著有《道德,经》一书。

  庄子(本名庄周,公元前369年一公元前286年,一说公元前275年),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先秦七子之一,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大物之一,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作品喜欢以引人入胜的方式网述哲理,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中代表作品是《庄子》。

  (一)思想观点:

  1.论教育的作用

  道家承认,宇宙间人是最宝贵的,所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家认为、教育不应是个在人身上施加人类文明影响的过程,而应是把得之于社会的影响逐渐损弃的过程。老确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应是对人“虚其心,实共腹,弱其志,强其骨”,“为腹不为目”。作为教育者,“圣人”应当侵削人的头脑而增强人的肢体,削弱人的社会性而扩张人的自然性。

👉点击免费下载:教育基础必考人物&理论汇总.pdf (2.41 M)

  2.论理想人格

  《庄子,逍遥游》中描绘了一种理想人格:“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所谓无己,并非不顾及自我,而是物我两忘,混灭天人,飘忽来去无所牵挂。总之,是非、功名、利害、生死一切都已无动于衷,达到了精神的绝对自由,即逍遥。

  庄周的这种人格理想表现了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其实质是为了破除仁义礼法的羁绊,抵制社会义务,在“无己”的名义下大大地张扬有己。道家庄周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应,当造就特立独行的道遥人格。

  3.论学习与求知

  ①“涤除玄览”与“虚而待物”;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③“闻之疑始”:道家是一个十分善,于怀疑的学派,在他们眼里可以说无事不可以怀疑。

  4.提出了“道法自然”论,“绝圣弃智”论,人性“复归”论,“无为”思想。

  道家教育思想的特点是反对人为和反对教条。道家反对人为,首先是深刻揭露了社会发展所伴随的罪恶,因此具有反抗的意味,但道家仅仅抓住乃至放大了社会罪恶的一面,而是否定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其次是反对教育对社会原则的遵循,他们敏锐地看到了教育中社会原则与自然原则的矛盾,尤其是指出了人的自然本性如何保存的问题,但却夸大了两者的冲突,由此主张据弃人对社会原则的服从。道家反对教条,首先是反对儒、墨等家学说及其所尊崇的圣贤;再次是反对恒常不变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事物是变化不居的,思想自然需要因时因地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