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新生交费指南(含专升本)

2024年08月29日 15:15:33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2185

  2024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新生交费指南(含专升本)指出学费、住宿费需要票据的,可在智慧迎新系统内进行申请,并填写邮箱信息,由学校财务资产处统一开具后发至邮箱。

  2024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新生交费指南(含专升本)

  一、交费时间及渠道

  1.网上交费:自智慧迎新系统开放之日起,可自主完成网上交费(含学费、住宿费、杂费等)。

  2.现场交费:报到时到收费指定地点刷卡交费(含学费、住宿费)。

  二、交费项目及标准

  1.本科学费标准

本科学费标准

  2.专升本学费标准

专升本学费标准

免费领取云南专升本学习资料↓↓

2025年专升本英语高频考点精粹必背短语300组

专升本语文易考常考知识点大全

  3.专科学费标准

专科学费标准

交费项目及标准

交费项目及标准

  三、账户储蓄卡使用说明

  1.学校发放的银行借记卡统一由中国农业银行制作,以下简称“农行卡”。

  2.农行卡为学生在校期间缴纳学费、一卡通充值、奖助学金发放等专用卡。

  3.首次使用农行卡须本人携带身份证件、银行卡、录取通知书到全国农行任意营业网点激活卡片并设置密码,该项业务需到人工柜台办理。

  4.如收到学校发放的农行卡是Ⅱ类账户,请同时携带已持有的农行卡(Ⅰ类卡),到任意农行营业网点将学校发放的农行卡升级为Ⅰ类账户,再存入学费、生活费等款项。

  5.入学报到期间,农行将在学校设置服务点,提供缴纳学费、一卡通充值等现场业务办理和咨询服务。

  如有问题,请致电中国农业银行丽江分行咨询电话:0888-5163874、5120194、5122521、8833958。

  特别提示:

  1.学费、住宿费需要票据的,可在智慧迎新系统内进行申请,并填写邮箱信息,由学校财务资产处统一开具后发至邮箱。

  2.为避免报到时交费现场拥堵,建议选择网上自主交费。

  3.学校财务资产处电话:0888-5119820、5135619。

  4.报到注册期间请提高警惕,谨防各类金融诈骗。如有资助方面的疑问,可咨询当地教育局资助中心,或关注“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相关信息。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服务中心电话:0888-5111632。

  生源地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

  1.家庭经济困难,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基本费用的学生,可向当地县级教育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咨询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事宜,最高可贷款16000元/年,不低于1000元/年,贷款年限为剩余学制+15年,最长22年。可查询:

  (1)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官方网站:https://sls.cdb.com.cn(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

  (2)福建省、江西省、四川省、黑龙江省、河北省等地方其他银行及中国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参照各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规定实施。

  (3)因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事项各地存在差异,部分省市需学校提供相关账户信息的可向财务处(0888-5119820)咨询。

  2.办理流程(以下流程为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办理流程,其他地方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流程请及时与生源地所在县级学生资助中心申请办理):

  (1)进入学生在线服务系统(https://sls.cdb.com.cn),注册用户(用户名为本人身份证号码),并填写共同借款人基本信息,打印《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并签字。

  (2)系统提示通过预申请的同学,打印《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并签字后,按系统提示上传申贷资料。

  (3)未进行预申请的,但确因家庭经济困难需要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同学,可按照实际情况填写《云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作为家庭经济困难认定依据申办贷款(具体事宜请参照申贷资助中心相关要求)。

  (4)贷款人本人和共同借款人携带以下申贷材料(申贷材料清单),前往县级资助中心办理手续。

  (5)学生入学报到后,于2024年10月10日前持县级资助中心提供的《受理证明》到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服务中心办理贷款回执,学校财务部门根据贷款到账情况及时抵扣相应贷款,并及时通知学生到账情况。

  (6)其他地方性银行贷款学生应根据地方银行的相关要求提供回执单,由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服务中心或学校其他部门根据地方要求加盖公章,并在新生报到30日内或当地资助中心规定时间,由贷款学生本人将贷款回执邮寄回本县(区)资助中心或上传相关系统,完成贷款高校回执手续。

  3.申贷材料清单:

  (1)借款学生与共同借款人各自的身份证原件,户口本原件。注意:部分地区可能会要求提供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一份,请提前向县资助中心咨询,县级资助中心也提供申贷材料扫描上传服务;如果借款人及共同借款人不在同一本户口簿上,需携带双方户口簿原件;

  (2)录取通知书原件或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3)《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未通过预申请的同学还要携带《云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原件。

  4.办理地址:户口所在地的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乡镇办理点。

  已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同学,在智慧迎新系统开放期间录入贷款信息,报到时请携《受理证明》到交费点“生源地贷款”服务窗口办理回执录入手续。

  奖学助困

  一、奖助学金项目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云南省政府奖学金、云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丽江市政府助学金,以及学校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防励志奖学金等共计30余个奖助学金项目,对学业优秀学生和贫困学生进行奖励和资助,具体评审办法请在学校官方网站查询。

  二、勤工助学

  学校有较为完善的勤工助学体系,提供较多的学生事务助理岗位和其他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内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劳动取得适当报酬,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

  生活服务

  一、校园一卡通服务

  1.一卡通消费功能:在学校内,涉及到支付业务消费网点,大多数可以通过一卡通刷卡或扫码支付。可在食堂就餐消费、超市消费、公共浴室消费、复印消费、医务室收费、学校相关补贴发放等场景使用。

  2.一卡通身份识别功能:可用一卡通取代各类证卡,在特定终端上刷卡即可显示持卡人姓名、班级、学号和照片等个人信息,实现图书馆等门禁的身份识别。

  3.一卡通个人管理:进入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使用一卡通管理平台,可使用微信充值与扫码服务、银行充值服务、个人校内信息服务、掌上校园服务,可实现查询消费记录、转账、挂失等功能。

  (1)初始密码与密码修改:一卡通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号码后6位(末位为X的,替换为0),可在校内设置的自助设备修改密码。

  (2)一卡通充值方式:微信充值、农行掌上银行充值。

  4.服务支持:可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中输入“一卡通”获得帮助信息,一卡通卡务中心咨询电话:0888-5130680。

  二、饮食服务

  校内设有6个食堂(含清真食堂)和2条小吃街,每天供应品种丰富的各类地方风味美食和奶茶饮品等,能够满足来自全国各地学生不同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需求。

  三、购物服务

  学校设有5个超市,能够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

  四、住宿服务

  学校实训酒店:雪域金沙酒店,可提前预定住宿。

  联系电话:0888-5800868

  地址: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束河中路东康小道

  五、网络与通信服务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校园网是基于SDN+Vxlan+Wi-Fi6的有线无线覆盖校园网,是云南省内首个使用Wi-Fi6标准建设的全覆盖校园网。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高质量的网络服务,校园内基本实现了WiFi信号全覆盖,学生宿舍内同时提供有线和无线两种上网方式,新生只需在综合服务平台开通校园网套餐并进行充值后,即可在校园中享受高质量的网络服务,咨询电话:0888-5318667。

  移动、电信、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均在校内设有营业厅,方便同学们办理相关业务。

  六、医疗服务

  校内设有医务室,可为师生提供24小时医疗服务。

  电话:0888-5135003

  特别提示:根据《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的通知》(医保办发〔2023〕15号)文件精神,高校在校大学生,除特殊待遇群体外,建议在学籍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特别提示

  根据《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的通知》(医保办发〔2023〕15号)文件精神,高校在校大学生,除特殊待遇群体外,建议在学籍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安全提示

  一、学校仅在大门口设迎新咨询服务点,不在校外任何地点和交通工具上设立迎新接待点和安排工作人员。请新生和家长不要轻信盗用学校名义进行的“迎新接待和服务”。

  二、新生抵达丽江以后,可参照本须知提示的公交线路乘坐公交车或正规出租车,切勿乘坐违法运营车辆。

  三、新生入住宿舍后,请及时检查宿舍内所有设施是否正常,如发现设施存在损坏情况请及时报修;遇其他情况可联系园区宿舍管理员。

  四、住校期间注意人身财产安全,妥善保管个人贵重物品。严禁留宿非本宿舍人员,宿舍内禁止使用违规违禁电器。

  五、自觉遵守学校有关管理规定和安全注意事项。发现可疑情况或需要安全帮助时,请及时拨打保卫处值班室电话:0888-5135110。

  六、为加强家校合作育人,家长应准确掌握家校联系方式,主动与老师联系。若新生有既往病史(含心理和身体疾病),应主动报告,便于学校重点关心、关注;对故意隐瞒的,若发生相关事故,家长和学生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