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阐发的创作思想

2024年08月16日 13:50:50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1355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考纲要求有33篇古诗背诵及解析,今天库课李老师给考生整理了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阐发的创作思想,25年的考生可提前进行查看,争取考出高分。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出自《苏轼文集》,选入人教社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该文是一篇悼念性的记人散文,是围绕《筼筜谷偃竹》这幅画卷所作的题记;文中提出了“胸有成竹”的创作观念,既写“画论”“画事”“画忆”之事,又写了作者与表兄兼好友文与可交往过程中的几件趣事,表达出对二人深厚情意的追思。

  写作背景:筼筜谷,在陕西洋县西北,谷中多竹。宋神宗熙宁八年,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筑亭。文同,字与可,梓潼人,苏轼的表兄兼好友,北宋著名画家,善画山水,尤善画竹,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开后世“湖州竹派”,曾画《筼筜谷偃竹》赠苏轼。元丰二年正月,文与可病逝。七月,苏轼在湖州曝晒书画,看到文与可的这幅遗作,写了这篇题记。

  文同,字与可,与苏轼中表兄弟。苏轼通过这篇文章,表示对他的追怀、悼念。《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筼筜,是竹子的一种,生长在水边,竹竿粗大,竹节间的距离也长。宋神宗熙宁八年到熙宁十年,文同在洋州作知州,常去筼筜谷观察竹子,因而画竹益精。《筼筜谷偃竹》就是这个时候画的。

免费领取福建专升本学习资料!!!

   专升本语文199条核心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卒后追谥“文

  忠”,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散文家、词人、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与弟弟

  苏辙同登进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对过王安石,被贬到黄州。与汉末“三曹父子”齐

  名。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①萌:嫩芽。

  ②蜩(tiáo)腹:蝉的肚皮。蛇蚶:蛇腹下的横鳞。

  ③遂:完成。

  ④庖丁:厨师。《庄子·养生》说:庖丁解牛的技艺高妙,因为他能洞悉牛的骨骼肌理,运刀自如,十九年解了数千只牛,其刀刃还同新磨的一样,毫无损伤。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介绍后,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⑤轮扁,斫轮者也:《庄子·天道》载: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斫轮,轮扁停下工具,说桓公所读的书都是古人的糟粕,桓公责问其由。轮扁说:臣斫轮“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却无法用口传授给别人。斫:雕斫。

  ⑥缣素:供书画用的白色细绢。

  ⑦墨竹一派:善画墨竹的人,指苏轼。

  ⑧袜材当萃于子矣:谓求画的细绢当聚集到你处。

  ⑨鹅溪:在今四川盐亭县西北,附近产名绢,称鹅溪绢,宋人多用以作书画材料。

  ⑩箨 (tuò) 龙:指竹笋。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湖州:今浙江吴兴,时苏轼任湖州

  知州

  作品主旨:作为记人散文主要记述了苏轼和文与可以论竹为题,酬诗为乐的一段交往,体现了两人间的真挚情感。以论竹为诗题,写苏轼和文与可之间赠诗为乐的往事,表现了文与可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以曝画而引起睹物思人,忆旧伤怀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悼念之情。

  文章语言朴素自然,叙述往事,娓娓如道家常。所记述的与文同的“戏笑之言“,却又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一是以当初的诙谐笑乐反衬今日追怀、悼念的沉痛与悲哀;是由此以见出逝者在绘画艺术上的杰出的成就与创造。因此,文章写来看似漫不经意,而实际上形散神凝,所有议论、诗文赠答的“戏笑之言“,始终环绕着追怀、悼念、诗人而兼书画家的朋友、亲戚这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