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升本学前教育专业考点、知识点分享——上篇

2021年02月23日 10:25:06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5461

  距离浙江专升本考试越来越近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库课小编整理了福建专升本学前教育知识点梳理一《学前教育学》上 , 供考生参考。

  具体考核要点包含以下几点:

  一、 绪论

  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0-6.7岁)

  2. 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 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② 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③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关键期、危机期)

  ④ 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 关键期和危机期的定义

  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3岁、7岁11-12岁都是发展的“危机年龄”

  4. 对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认识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各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5.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一) 客观性

  (二) 发展性

  (三) 教育性

  6. 观察法及其运用是的注意事项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1.观察前要做好准备,根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题目确定观察目的和记录要求

  2.观察室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最好不要让儿童意识到自己是观察对象

  3.观察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还应记录引起行为的诱因。记录可运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也可采用适当的仪器设备

  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校场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二、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0-1个月)

  1. 新生儿无条件发射的种类

  刚出生的儿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主要依靠低级中枢实现的本能活动—‘无条件反射

  (一) 无条件食物发射

  (二) 无条件防御反射

  (三) 无条件定向反射

  (四) 抓握发射

  (五) 巴宾斯基发射

  (六) 惊跳反射

  (七) 强直性颈反射

  (八) 行走反射

  (九) 游泳发射

  2. 新生儿条件发射的特点

  速度慢、不稳定、不易分化

  3. 对“育应从0岁开始”的理解

  (一) 新生儿的心理活动能力

  ① 研究发现,胎儿已经开始对外界某些事物做出反应

  ② 新生儿已经具有不可低估的心理能力:他们不仅能看、能听、能记忆,还能区别不同的感觉信息。他们不仅能接受许多信息,还能主动发放信息,用不同的行为方式来反映周围事物,表达自己的状态

  (二) 从0岁开始教育

  ① 对于新生儿,首要地是保证他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使他生理上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应为他创设一个心理发展好的环境,给予适量和合宜的教育训练

  ② 新生儿在对环境反射活动中,反复使用各种动作,愈来愈熟练,而且愈来愈具有效果

  三、 婴儿心理的发展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动作发展包括躯体和四肢的动作发展

  婴儿的动作发展受身体的发育,特别是骨骼肌肉的发展顺序及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所制约。规律:

  ① 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②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③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肌肉动作比小肌肉动作发展早。

  ④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 眼手协调动作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婴儿的感觉器官和作为首的动作基础的触觉、动作觉的发展,主要是在视觉的参加下实现的。眼手协调动作,即看见东西并能抓住它。

  三阶段:

  ① 先学会看物体

  ② 必须快速而准确地将手伸出,为了抓住物体,他必须决定将手张开还是闭紧,特别是五指的相互配合

  ③ 当婴儿拿到物体后,会用眼睛仔细地察看它的颜色和形状,用手不断地玩弄

  四个特点

  ① 眼手配合,能按照视线去抓取物体

  ② 既能无意地摇动物体,又能做出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动作

  ③ 动作虽有目标,但还伴随一些不相干的动作

  ④ 不会用两手分别抓取物体

  3. 母子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在婴儿的发展中,母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 母亲是婴儿生活环境中的核心因素。母亲不仅是他们一切生理需要的直接满足者,而且也是他们与客观物质世界的“中间人”

  ② 婴儿与环境的接触,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都是通过直接照顾他的成人而实现的。母亲也是婴儿心理发展需要的直接满足者

  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

  四、 先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1. 1-3岁儿童手的动作发展

  四个阶段:

  ①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进行活动

  ②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不再延续变换新方式

  ③能够有意地重复有效动作,不再是等待有效动作的偶然出现

  ④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并且能够根据使用时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式

  2. 先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表现

  ①言语真正形成

  ②思维能力出现

  ③自我意识萌芽

  自我意识是调节自身的原动力。

  4. 对先学前期儿童“闹独立”的认识和教育

  教育:

  先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突出表现为“闹独立”

  1岁多的孩子已经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2岁左右,孩子独立行动的愿望更加强烈,表现为固执,不听从成人的吩咐。这一年龄既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是第一个“危机期”

  认识:

  帮助孩子度过人生第一个转折期,教育是关键。当孩子的意见和成人意见相矛盾时,不要和孩子硬顶,可以利用孩子的注意容易转移的特点,用别的事物把孩子吸引开,先暂时解决问题,再找适当的时机进行说理教育。表情和实际行动往往比语言禁令更有效

  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1. 游戏的主要心理结构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想象

  ①游戏材料—以物代物,一物多用

  ②游戏角色—以人带人

  想象是游戏活动的首要因素

  (二)直接兴趣和愉快的情绪

  (三)动作和言语

  动作和言语是实现游戏构思的基本手段

  2. 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①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其智力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②游戏又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幼儿优良的个性品质

  ③游戏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对幼儿整个身心的发展都能起促进作用,在教育者的正确组织和指导下实现的

  3. 观察并分析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

  ①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②爱模仿

  ③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4. 观察并分析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①爱玩、会玩。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

  ②思维具体形象

  5. 观察并分析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

  ①好学、好问

  ②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③个性初具雏型

  六、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①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②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

  ③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

  2. 视觉发展的主要表现

  视觉刺激位置是距眼睛8英寸处(折合20.3厘米)

  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发面:视敏度和颜色视觉

  ①视敏度。视力主要依靠眼睛内晶状体的变换来调节

  ②颜色视觉。俗称辨色力

  3. 了解学前儿童识别颜色能力的主要方法

  ①配对法

  ②指认法

  ③命名法

  配对法的正确率最高,指认法次之,命名法最低

  指认法测查的是儿童的“消极”颜色词汇(即能理解却不能正确说出的词),命名法测查的则是他们的“积极”颜色词汇(不仅能理解、而且能正确说出的词)

  4. 婴幼儿触觉发展的形式

  口腔探索、手的探索

  5. 手的探索活动形成和发展阶段

  ①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阶段

  ②视触协调阶段

  ③手的有目的探索阶段

  年龄越小,触觉的作用就越大

  6. 儿童左右方位知觉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5-7岁):儿童开始能够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第二阶段(7-9岁):开始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

  7. “视崖”实验

  把婴儿放在后玻璃造的平台中央。平台一侧,紧贴玻璃下面贴上一块图案的布,造成一个“浅滩”的印象。平台的另一侧,把同样的不放在玻璃板下面几尺的地方,从上面看,似乎是一个深沟,让婴儿的母亲轮流站在两侧呼唤孩子

  8. 学前儿童形状知觉能力的发展趋势

  ①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不仅能区分形状明显不同的物体,而且开始区分形状相似或仅有细微差别的事物

  ②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形状,并逐渐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

  ③将所掌握的几何图形概念运用于知觉过程,使形状知觉概括化。

  开始用所掌握的标准对它们进行“解释”,这种解释有三种情况:

  a.知觉认同

  b.归入标准

  c.塑造“模型”

  9. 幼儿时间知觉的特点

  ①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

  ②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③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④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10. 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①观察的目的性

  ②观察持续的时间

  ③观察的系统性

  ④观察的概括性

  儿童观察图画能力的发展,大致经过四个阶段:①认识“个别对象”阶段②认识“空间联系”阶段③认识“因果关系”阶段④认识“对象整体”阶段。

  11. 影响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①儿童的活动②知识经验③语词

  12. 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措施

  ①儿童的感知觉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尽早为婴幼儿创造一个有适宜刺激的环境,有助于促进感知觉的发展。所谓适宜刺激,是指给婴儿的刺激不能过多,从数量和质量上要符合年龄特点

  ②知觉依赖于主体过去的经验,人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广博,从对象中观察到的东西便越多,知觉水平也就越高。知识经验直接影响着知觉过程。帮助孩子不断地积累经验,知觉过程逐渐简约化、概括化了

  ③词的参与使儿童的感知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词使儿童理解所感知的事物。词使儿童对事物的感知更加细致准确、迅速、完整。成人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感知

  ④生理的不断成熟,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多,语言的掌握,使得学前儿童的感知水平在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也开始发展起来

  七、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 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①注意使婴幼儿从周围环境中获得更清晰、更丰富的信息

  ②注意是婴幼儿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

  2. 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原因

  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新异性,即异乎寻常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最重要原因。刺激物的强度。对象的运动。

  ②人本身的状态

  3. 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

  ①婴儿的注意基本都是无意注意

  ②先学前期。先学前儿童仍以无意注意为主,但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注意的稳定性也有所增长

  ③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明显占优势,新异、强烈以及活动多变的事物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④中班幼儿注意的范围更加扩大,他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如游戏等)能够较长时间保持注意,而且集中的程度很高

  ⑤大班幼儿的无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集中注意更长时间,注意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

  幼儿仍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4. 影响幼儿有意注意的因素

  ①活动的目的与任务的明确性

  ②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③活动组织的合理性

  ④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

  ⑤良好的意志品质

  5. 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

  ①婴儿末期或先学前初期,随着儿童活动能力及言语理解能力的发展,有意注意开始萌芽了

  ②先学前期,有意注意发展得比较缓慢。只有在成人提出非常具体的任务是,才能将注意集中于有关对象,而且极易分心。幼儿期,儿童的有意注意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有意注意是由脑的高级部位,特别是额叶控制的

  ③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水平仍然很低,即使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3-5分钟

  ④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无干扰情况下,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0分钟左右

  ⑤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5分钟左右

  ⑥幼儿有意注意尚处在初步形成时期,其发展水平大大低于无意注意

  6. 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

  注意具有稳定性、广阔性(广度)、转移性和分配性四种基本品质

  ①注意的稳定性。一般用保持在对象上的时间长短来衡量

  ②注意的转移。使之从一个对象转换到另一对象上

  ③注意的广度。成人在1/20秒的时间内,一般能注意到4-6个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对象,而幼儿则只能把握2-4个

  ④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就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至少有一种非常熟练

  7. 影响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

  ①无关刺激的干扰

  ②疲劳

  ③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8. 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措施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

  ①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②根据幼儿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③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对于家长来说

  ①制定并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

  ②适当控制幼儿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③不要反复地向儿童提要求

  ④要求、鼓励孩子做事到底,有始有终

  以上就是库课小编的分享,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