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020年12月02日 14:33:11
来源:https://www.kuke99.com
浏览量:7791

  库课网校为大家提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刷2000题,发布教师资格复习资料、练习题和参考答案,让大家畅游教资题库,帮助考生了解教师资格考试的题型和难度,让大家轻松拿证!

  刷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2.【精析】A课程结构的均衡性体现在减少了课程门类,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在保留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题干所述体现的即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3.【精析】A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加强学科的综合性。②设置综合课程。③增设综合实践活动。由题干可知,既开设分科课程,又开设综合课程,体现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4.【精析】A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具有同等的价值,因此在地位上具有平等性。

  5.【精析】B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责任分工的情况下,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题干所述就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特点。

  6.【精析】C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7.【精析】D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中,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体系。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参考答案】(1)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特点: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表现为“我要学”。②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表现为“我能学”。③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2)探究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探究性学习有接受式探究学习和发现式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责任分工的情况下,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促使学生不断反省。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①校长的发言蕴含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体表现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材料中提到“未开的花苞总会开放”,校长用花开的过程比喻学生的发展过程,体现校长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②校长的发言蕴含了学生是独特的人。具体表现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材料中提到“有的学生是适时盛开的花朵,有的是还未开放的花苞”,校长用不同阶段的花比喻不同的学生,表达了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性的,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一朵花都绽放。

  ③校长的发言蕴含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具体表现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材料中提到“我们要用静待花开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接受他,尊重他,这样才能帮助他,促进他”,体现出校长提倡不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上,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做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因势利导地去施加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材料中小学校长的观点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值得我们提倡和学习,并在日常教育中实践。

  (2)小学教师应树立素质教育观: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师能够考虑到所有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师要能够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并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师要能够想到学生之间的不同,相信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传统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2.【参考答案】(1)李老师评价作文的方式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观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①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发展性评价。材料中,李老师批改作文时注重学生的成长空间,根据小勇作文的优势与不足给出客观评价,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②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质性评价。材料中,李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对分数的影响以及分数的来源做了细致的分析,最后结合评语给出定论,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

  ③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材料中李老师没有因小勇的作文字数不足、字迹潦草就草率打分,而是综合分析了小勇作文各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并逐一指出,体现了多元化的评价。

  ④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过程性评价。材料中,李老师不是只关注作文的分数,而是肯定作文中的优点,找出作文中的问题,关注促进小勇写作能力发展的过程。

  (2)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作业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作业评价应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②作业评价应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的发展。

  ③作业评价在评价标准上要体现其层次性,即根据被评价者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需要,制定其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个性化标准。

  ④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

  ⑤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

  3.【参考答案】材料中肖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值得赞赏的。

  (1)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体现了新课改“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二是学生是责权主体,三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肖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批改的颜色,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发展的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二是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三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四是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材料中肖老师没有使用传统的“×”来判定学生而是采用了“?”这一具有发展性思维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2)从教学观的角度来说,体现了新课改的“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材料中肖老师没有用传统的红色笔来进行作业批改而是听取学生的意见,用绿颜色的笔批改作业。

  (3)从教师观的角度来看,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观。该教师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师生关系应该是尊重、赞赏的,对待学生应该是帮助和引导的。材料中肖老师尊重学生的意见改变传统的批改作业的方式,采用学生喜欢的颜色的笔来批改作业,不仅使学生的纠错能力得到加强,也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参考答案】(1)评价:刘老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改”的相关理念,符合“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刘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材料中,刘老师一直在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和成长。

  其次,刘老师在评价中体现了“新课改”中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材料中,面对学生的质疑或者学生在朗读中的不当之处,李老师采取了发展取向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不断改正,不断发展。

  (2)“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①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③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以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刷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D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

  2.【精析】A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3.【精析】D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包括: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③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D选项在新课改中未体现。

  4.【精析】C新课程改革指出,课程结构要确保均衡性、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

  5.【精析】A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依据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等客观存在的现实及课程的适应性要求而提出的,它体现在加强选修课程上。由题干可知,光明小学根据所在区县有着十分浓厚的戏曲文化,于是在学校开设戏曲学习课程,主要体现了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6.【精析】A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认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7.【精析】B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8.【精析】A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创造的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A项属于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9.【精析】D新课程倡导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10.【精析】AB项和C项属于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师角色的内容,D项属于学生观的内容。

  11.【精析】D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有: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2.【精析】A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主要体现在: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13.【精析】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

  14.【精析】C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题干所述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角色。

  15.【精析】B新课改确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就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题干所述即忽视了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6.【精析】D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包括: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反思者。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17.【精析】D新课程强调的教师教学行为: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④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8.【精析】A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表现在: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③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④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9.【精析】A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20.【精析】A新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自主、合作、创新。

  21.【精析】C探究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2.【精析】A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题干体现的学习方式即是探究学习。

  23.【精析】D探究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故探究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4.【精析】D“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是指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以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25.【精析】D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责任分工的情况下,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A项属于自主学习,B项属于探究学习。

  26.【精析】D合作学习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

  27.【精析】B新课程结构的调整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故B项错误。

  28.【精析】B新课程结构的调整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29.【精析】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观,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

  30.【精析】D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31.【精析】C将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并张贴在公告栏的行为是一种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不仅没有注重过程评价,而且也忽略了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是不值得提倡的。

  32.【精析】D当前课程评价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评价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33.【精析】A评价标准层次化要求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基础设计相应的评价水平。

  34.【精析】A把教师自评和学校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结合起来对教师进行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5.【精析】D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6.【精析】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体系。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故A项表述错误。

  37.【精析】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级课程体系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38.【精析】B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有:①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②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③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参考答案】(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3.【参考答案】(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4.【参考答案】(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5.【参考答案】(1)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2)教育工作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6.【参考答案】(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7.【参考答案】(1)以学生为本的趋势。(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3)加强道德和人文教育。(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5)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6)课程逐渐法制化。(7)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首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材料中,张老师了解实际情况后,主动找A同学积极沟通,调整方向,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材料中,张老师将编导的任务交给了学生A,老师做参谋,学生积极参与,最终课本剧表演非常成功,师生共同品尝了收获的喜悦。

  (3)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①关注每一位学生。②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③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材料中,张老师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最终剧本获得圆满的成功,师生共同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2.【参考答案】(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①人际关系——尊师爱生。②社会关系——民主平等。③教育关系——教学相长。④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2)教师应树立的学生观有: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3.【参考答案】该老师无意间的行为却成为学生转变的一次契机,虽然是无意的行为,却也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观的转变。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对待学生要注重尊重和赞赏。该老师的卡片之所以成为学生转变的契机,就是因为这是对学生的一种赞赏。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该老师在发现学生的转变后及时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并从中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体现了该老师善于反思。

  (3)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摆正态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好各种角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参考答案】(1)①王老师的可取之处表现在:一方面,教师应在友爱的、相互信任和尊重学生的良好气氛中组织教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确保不侮辱学生的人格,不损害学生的尊严,使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激励和帮助作用。材料中的王老师没有按照惯例在班里公布学生成绩或者进行排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另一方面,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教师也应耐心辅导,设法改善学生的不足,促进学生的进步。材料中的王老师在试卷批改完之后,又分别找到这几位同学,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并给予他们鼓励,这体现了王老师关心爱护学生。他分析了学生们存在的不足,并且给学生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鼓励,这种做法也是值得学习的。

  ②当前我国学生评价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偏重于单一评价,只考虑学生的成绩,不考虑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材料中的学生害怕老师公布成绩即体现了这一点。第二,偏重于定量评价,只注重考试名次,而不注重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进步,材料中的学生恳请老师不要“排队”即体现了这一点。第三,偏重于总结性评价,只重视结果,而不考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

  (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树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观念: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②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④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⑤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