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生观

2020年12月01日 16:27:40
来源:https://www.kuke99.com
浏览量:9802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综合素质(中学)答案已发布,本文所发布的章节答案为第二节 学生观(刷题一 职业理念)。

  第二节 学生观

  刷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由李老师在写“作业札记”的过程中,记录的是学生做作业过程中的特殊的和有趣的现象可知,该教师的做法注重的是学生的差异性。

  2.【精析】B于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课堂提问和练习,体现了于老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精析】A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上每个同学的情况,并据此指导学生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这充分体现了王老师尊重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精析】D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人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性。有的儿童身心的某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有的则在较晚的年龄才出现某些特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大器晚成”。

  5.【精析】D“十个手指有长短”比喻人和人或者事物和事物之间是有差别的,不能要求一致。这句话用在人的身心发展方面,反映了的是人的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

  6.【精析】B现代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题干中的班主任根据学生现在的成绩差,就否定他当科学家的梦想,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7.【精析】C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这体现的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同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主动地学习,要能够自主发展。

  8.【精析】A某校将成绩较好的学生单独编班,并组织优质师资对这个班进行重点辅导,提高了中考优秀率,很明显没有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公平。

  9.【精析】D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育者要公正对待每个学生。题干中的班主任不让成绩在后10名的学生参选班干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没有做到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10.【精析】C该中学按入学成绩高低把学生分成快慢班,教育面向的是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11.【精析】D学校根据学习成绩让学生穿不同颜色的校服,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群体,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没有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12.【精析】B教育公平要求教师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只关注部分学生。题干中,赵老师排座的方法有悖于教育公正,没有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陈老师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提倡。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陈老师相信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有能力可以学好的人,在王春回答不出来问题时,陈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鼓励他,相信他是可以的,最终王春克服了胆怯,也能上台发言了。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之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材料中,针对王春不敢在众人面前回答问题的情况,老师给予充分理解,并在课后鼓励其说出答案,多次鼓励之下,王春改掉了胆怯的心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进步。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还给学生推荐了很多书目,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等,这些都体现了陈老师承认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2.【参考答案】材料中“我”的行为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了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我”对待胆小的、内向的、说话不流畅的学生并没有直接放弃,而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相信他们能够变好,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跟其他人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

  育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进行教育。材料中,“我”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区别化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我”尝试让学生参与组织教学,共同探索出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的学生观。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自身的独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参考答案】教师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材料中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探究。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材料中的教师针对学生不懂国画的情况,立刻调整教学思路,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采取引导措施,从而实现了教育目标。

  4.【参考答案】汤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他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要求。

  (1)学生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异想天开”让学生设计路线、方案、发言等内容,充分体现出汤老师能够看到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在分层教学时,让学生总结所学所思所得,关注了学生的发展过程,把学生看成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汤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学生的作业类型有读后感、续写、改写、诗歌、图画等多种形式,体现了学生自身的个别差异,充分体现出汤老师能够关注并发展学生的独特性。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汤老师通过“分层教学”和“小先生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设学习内容和作业,充分体现出汤老师能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使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5.【参考答案】教师甲的行为不合理,需要我们引以为戒;教师乙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是成长过程的必然;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有能力也必然会克服问题,不断发展。材料中,教师甲没有将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对学生的错误一味训斥惩罚,没有正视学生的错误,也没有帮助学生改正;而教师乙看到了学生现有的问题只是暂时的,积极包容学生的错误,启发引导学生回忆知识、思考问题,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尊心。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每个学生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而且学生与成人之间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材料中的甲老师对上课发呆的学生随意斥责,不仅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更是没有将学生视作独特的人,没有思考学生发呆的原因。这一点教师甲应该向教师乙学习。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的行为和认识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材料中,教师甲一味地训斥学生,不但不会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严重伤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克服开小差的问题;而教师乙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自主回忆和思考,并赞扬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努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因此,作为教师,要向教师乙学习,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现有问题和未来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参考答案】刘老师的教学行为是正确的,在发现她所教两个班的差别时能够积极寻找原因,并调整教育策略,充分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提倡。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材料中,刘老师了解到学生不按时写作业、调皮并不是真正跟自己作对而是基础不好,能够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切实看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中,刘老师经过了解能够看到(1)班学生与(2)班学生的不同,鼓励内向的学生积极发言,课下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材料中,刘老师对于她所教的两个班学生成绩不同有自己的看法,但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而是能够向老师、学生了解情况,做到了将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一点。

  7.【参考答案】材料中,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提倡。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的老师在听到学生关于课程时长的建议之后,没有随意否定,而是尊重学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改为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篇课文,是将学生视作发展过程中的人的表现。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面对学生的“挑衅”,老师并没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建议,并对他们的想法提出赞赏,这都是将学生视作独特的人的表现。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另外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不可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与分析事物,更不能代替学生掌握知识。材料中的学生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主动学习,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刷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D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因此,D项说法错误,其他各项说法均正确。

  2.【精析】B由题干中的“身心各个方面”得到发展可知,这是全面发展。

  3.【精析】A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以使学生获得最好、最快的发展。

  4.【精析】A题干所述表明教师要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

  5.【精析】C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因为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是推进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

  6.【精析】A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

  7.【精析】D育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私拆学生信件”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违背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8.【精析】B“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顺势引导。A、C、D三项都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

  9.【精析】D“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上大学”说明了陈老师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暂时落后不代表永远落后”说明了学生在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同时要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说明了陈老师注重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D项并未体现。

  10.【精析】B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是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性的表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应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一视同仁,采取一样的要求,故A项错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横向比较会伤害一些“学困生”的自尊心,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故C项错误;学生犯错误时,要及时了解情况,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动机与原因,而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处理,故D项错误。

  11.【精析】C班主任赵老师占用美术课、音乐课的时间来讲授物理、化学,不注重对学生的美育培养,违背了全面发展的理念,是错误的。

  12.【精析】B爱因斯坦所谓“和谐的人”是指多方面协调发展的人,也就是说学校的目的应该是将学生培养为多方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某一方面的专家。

  13.【精析】C马老师在面对王小林考试作弊行为时,采用非常偏激的方法来处理,首先是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此外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观。所以马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

  14.【精析】B刘老师怕两个学生影响自己评选先进教师,对两个学生恶语相向的做法并不会引导学生努力学习,D项说法错误。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不能因为学生暂时学习不好就否定学生的一切。题干中的刘老师用短浅的眼光看待两位学生,没有看到他们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15.【精析】B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是成长过程的必然;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有能力也必然会克服问题,不断发展。题干中的学校没有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成绩不佳、违反纪律的学生。

  16.【精析】C现代学生观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发展的需要和潜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17.【精析】C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他们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18.【精析】A刘老师的教学行为践行了现代学生观的教育理念。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并且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刘老师在许多教师评价小辉“不可教也”的情况下,对小辉进行启发教育,使小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最后考上了同济大学,体现了刘老师看到了小辉是正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9.【精析】A“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不完美是正常的,而要求十全十美并不符合实际。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题干中,吴老师讽刺、挖苦学生的做法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0.【精析】B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题干中的学生考了好成绩之后,却被评价为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这是没将学生视为发展过程中的人的一种短视行为。

  21.【精析】A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李老师没有放弃小明,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体现了李老师将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

  22.【精析】D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应避免只关注学生的现实情况,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发展的,王老师格外关照听话、成绩好的学生,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发展性。

  23.【精析】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教师应允许他们犯错和改错。学生只有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才能更好地成长。

  24.【精析】D学生观把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题干中小峰有很多缺点,但是他在校运会中表现突出,作为教师应该使用正确的方法因势利导,依靠小峰的优点克服缺点,促进小峰其他方面的发展。

  25.【精析】D“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含四层含义: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6.【精析】D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包含以下几层基本含义: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7.【精析】A“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不同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28.【精析】D“做教师的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孩子”提示教师要理解学生和成人之间的差异,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善于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9.【精析】A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故林老师让全班同学用老师喜欢的方式解题,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

  30.【精析】B学生是完整的人指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或技能训练,而是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选择、意志努力、喜怒哀乐等的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故题干所述体现了“学生是完整的人”这一学生观。

  31.【精析】C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独立进行学习。题干中,王老师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32.【精析】A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应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

  33.【精析】B题干中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小李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同样的答案,说明小李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老师应该及时鼓励这种表现,而不是训斥小李。

  34.【精析】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对于学生的讨论,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对视频的内容有一个好的理解,而且对之后的上课学习也会有好的效果。

  35.【精析】D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6.【精析】D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7.【精析】D“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而题干中的老师当众羞辱学生,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38.【精析】A“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的优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指的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上进心,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将学生看成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相信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可以获得发展和进步。

  39.【精析】D徐老师对李丽的评语体现了徐老师将学生视作发展中的人,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性。“学习态度也更加认真”体现了徐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成绩提高很多”体现了徐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开始主动回答问题”“考试时更加仔细”体现了徐老师关注学生的道德学业水平。评语当中并没有提及考生的名次,所以D项错误。

  40.【精析】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有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41.【精析】D蒋老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以便针对“好学生”“学困生”的特征进行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体现了因材施教。

  42.【精析】C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题干中“区别不同情况”可知,这体现了学生是独特的人。

  43.【精析】B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包括: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44.【精析】C针对同样的情况,王老师却因成绩不同而区别对待学生,违背了平等待生的理念以及“教育公正”的原则。

  45.【精析】C老师对纪律不良的学生不闻不问的做法是错误的,侵犯了纪律不良学生的学习权利,忽视了他们对知识的需求。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冯老师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处在发展过程中,有发展的潜力。材料中,面对学生的作弊事件,冯老师没有采用严厉批评、追查责任的惯用方法,而是给学生改正错误、自我发展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而转移。材料中,冯老师对于学生作弊问题,没有用批评检举等方式正面管教,而是依据学生做了错事心里不安、知错欲改的心理,采取了一个足以震撼学生心灵的措施——要求每个学生记下汤姆斯·麦考莱的名言并写出心得体会,巧妙地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在友好和无拘束的情境中,卓有成效地解决了问题。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看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参考答案】“我”的教育行为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1)“我”的教育行为符合学生是发展的人这一要求。学生是发展的人强调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我”并没因为小强是“调皮大王”就对小强置之不理,而是从小强的答案出发对其加以引导,帮助小强改掉了缺点,使小强获得了进步。

  (2)“我”的教育行为符合学生是独特的人这一要求。“学生是独特的人”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有着与成人和其他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材料中,当小强提出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观点时,“我”没有反驳,而是予以接受,并加以肯定,这是对小强独特思维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个体,促进学生发展。

  3.【参考答案】张老师的教育行为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学习。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发展过程中的学生难免会犯错误,这时就需要教师包容。张老师用包容的态度对待王红“数学成绩差”的情况,并“鼓励王红大胆操作,不怕犯错误”,还和王红一起总结学习方法,并运用到数学学习上,体现张老师把王红看作发展中的人。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是独特的人,是完整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张老师在了解王红的学习情况后,“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根据其特点对其进行个别化教育,体现张老师将王红看作是独特的人。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责权主体。材料中,张老师只是王红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引导者,在其引导下“让王红自己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提高王红做题的能力,体现张老师将王红看作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4.【参考答案】王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充分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

  (1)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王老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看到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王老师让学生“自设作业”,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2)学生是独特的、完整的人。材料中,王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充分展现学生自己的创造和智慧,通过“自设作业”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它们通过“自设作业”体现出来,王老师能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面对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都能认真批改,做到了因材施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王老师能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认识、实践、发展等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通过让学生“自设作业”,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要持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地发展。

  5.【参考答案】崔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恰当的,遵循了“以人为本”学生观的相关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学习。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材料中,崔老师放手让学生做,作文课自主阅读,沟通交流阅读感想,完成作文。学生们还一起想创意、亮点,通过这些实践锻炼不断地成长进步。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中,班级学生自

  主评选班级之星,每名学生都被评上了“星”,展现出了学生各种各样的风采。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材料中,崔老师将学校宣传栏的各项工作都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尊重学生们的想法,并督促学生们要有创意、有亮点,自己从旁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向崔老师学习,不包办代替,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6.【参考答案】材料中老师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具体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材料中,教师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人来看待,认真采纳学生的意见,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还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育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不可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与分析,更不可能代替学生掌握规律。材料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主动学习;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独立意义的人,促进学生发展。

  查看本书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链接: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综合素质(中学)答案解析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