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版)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教学论-教学设计篇)

2022年07月19日 17:02:13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1259

全国教师招聘QQ备考群818343364 点击入群,领取更多超值资料

网友热推: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知识》测试卷  教师招聘【5天吃透教综】必刷500题 限时免费领


  1.下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 1 组第 2 课《桂林山水》全文。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阅读链接】

  浓碧

  是谁将百里漓江

  染成浓碧?

  是谁在晶莹的水底,

  铺下了片片芳草地,

  轻软又柔和?

  船行在绿玻璃上,

  人影倒在绿玻璃下。

  绿草在水底探起头来,

  像是向水面上问:

  你下来吗?

  课文的 2~3 自然段描写了桂林的水和山的特点,请认真阅读完成片段教学。

  2.下面材料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请你根据学段课程目标,写出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请拟定教学目标。

  (2)请拟定教学重、难点。

  (3)请写出教学过程。

  3.下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 1 课文言文两则中的《学弈》全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请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的教学要求,为《学弈》这篇课文设计完整的教学过程。

  4.请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教学要求,为《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简案。

  登幽州①台②歌

  陈子昂

  前③不见古人④,后⑤不见来者⑥。

  念⑦天地之悠悠⑧,独怆然⑨而涕⑩下。

  【注释】①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②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③前:过去。④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⑤后:未来。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⑦念:想到。⑧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⑨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⑩涕:古时指眼泪。

  5.《曹刿论战》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请你认真阅读原文,设计一段导入,要求不少于 100 字。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一)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④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2.【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舍、君”2 个生字;读准古诗中的“朝、舍、更”3 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②通过结合下文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③体会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难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老师歌唱《送别歌》。

  导入语:同学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现在朋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会唱歌,而古人在分别的时候会折柳相送,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来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请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预设一部分学生节奏出现问题,老师顺势纠错并引导学生解释课题)。

  2.指名学生当小老师介绍作者王维并给予评价。

  3.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查阅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及时检查,强调多音字“朝雨、客舍、更进”在古诗中的正确读音。

  4.老师范读古诗,请同学们划分正确的停顿和节奏,并按照正确的节奏齐声朗读一遍。

  (三)读诗句,晓诗意

  1.大屏幕上呈现古诗前两句,请同学找出其中的景物,老师播放名家泛读,请同学们闭目想象这两句的画面,并请学生描绘画面。

  2.同桌讨论,古人送别与柳有什么关系?

  (“柳”“留”谐音,故折柳、赠留都表达惜别之意。)

  3.屏幕出示古诗后两句,展示元二出行的地图和路途周边的环境,请学生小组讨论之后上台画出路程图:

  元二出使距离有多远?

  路途都有什么?

  这体现了什么?

  (从距离遥远和路途环境恶劣理解作者送别友人依依不舍情感。)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告知学生送别之后王维去世的事,使学生对诗歌情感进一步升华,并怀着这种情感配乐让学生深情地背诵古诗。

  (五)总结全文,回顾知识

  请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字词、情感等方面来谈谈

  (六)课后作业

  创设元二知道王维不幸去世的情境,让学生以元二的口吻给王维写一段心里话,让学生情感升华的同时锻炼写作能力。

  3.【参考答案】

  (一)激趣导入

  由 AlphaGo 打败人类棋手引导学生谈一谈围棋。因势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老师范读。

  (1)听节奏,标出停顿和容易读错、读不准的字音。

  (2)你们听出刚才老师在读这篇文言文时与白话文有什么不同吗?

  (总结朗读方法:朗读时速度比较慢,句中停顿多。)

  课件出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三)深入研读

  1.大家读通了课文,现在又读懂了课文。那么,同样是跟弈秋学棋的两个人?为什么一个人学得好?另一个人学不好呢?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2.他们俩对待学习各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就出自《学弈》一文,你们还能用不同的成语概括他们两人的表现吗?

  3.表演读。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课文学到这儿,对你们来说一定有了很深的启迪,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同学们一起发挥我们的才能为生活中所有做事三心二意的人创作几句警示语,为他们指明道路。

  (学生汇报展示自创警示语)

  (五)小结作业

  1.总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扩写或者创编故事。(假如两个人都专心致志,结果会如何?)课外搜集阅读其他文言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心猿意马 一无所获

  4.【参考答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品味诗人的悲叹,并通过此诗初步感受盛唐气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探究等方法,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形象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诗的意境,品味诗句之美。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三、课前准备

  1.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2.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对,就是陈子昂,大家通过预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份阵子昂的资料,请个同学读一读。这样一位才子,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诗人写下的诗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登幽州台歌》。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2)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读准了字音,诗的节奏把握很准,读出了诗的韵味。相机划出诗的节奏)

  (3)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3.精读课文,体悟情感。

  (1)学生自读

  出示学习要求:

  ①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③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体会

  ①诗人登上幽州台,放眼山河,思绪万千。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我们一起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明确: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质感、“怆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3)升华朗读

  (苍天无语,只能静静的听他倾诉,北风呼啸,替他把满腔悲愤宣泄,情何以堪,让我们把诗人的情感宣泄出来吧)生齐读古诗。

  (4)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替诗人把感情宣泄出来。(师配乐朗读)

  (5)练习背诵:有没有谁能像老师这样抒发一下感情的?

  4.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1)小结:小结学习古诗方法①理解诗句,弄懂诗意;②想象意境,理解情感;③熟读朗诵古诗。

  (2)拓展: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诗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留下了这样一首足以万古不朽的诗作,我们也是幸运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赏到这样一首名垂千古的诗篇,让我们拿起自己的笔,想象一下自己身处诗人的处境会发出怎样的体悟呢?

  5.作业设计

  (1)默写诗歌

  (2)将此诗改编成一篇 500 字的散文。

  五、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           后

  愁苦郁闷

  悠悠怆然

  5.【参考答案】同学们,古今中外,军事家纵横捭阖、层出不穷。创作《孙子兵法》的孙武,编著《孙膑兵法》的孙膑,吟咏“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曹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这些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位在军事上颇有谋略的人物,学习《曹刿论战》,共同探究谋士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闪光点